孙店镇开展“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暖民心
来源: 孙店镇党政办 时间: 2013-01-15 20:55:0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本网讯 (通讯员 解玉中 崔建平) 在积极开展“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中,孙店镇党委、政府选载体,建网络,抓特色,积极创新便民服务形式,创造性开展了以“引领群众办事、方便群众办事、帮助群众办事”为主要内容的便民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六个一”(一中心、一站、一队、一包、一本、一卡)的便民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便民服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工作,始终把搞好便民服务活动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孙店镇“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镇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常务副组长,镇直有关站所和农业大点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专门工作队伍,切实把“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抓实抓好。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分包行政村,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镇、村两级“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完善载体,构建便民服务网络
      该镇按照“四个落实(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责任)”和“六个有(有一套健全的制度、有一本规范的台帐、有一块代理值日牌、有一份承诺服务时间表、有一块服务事项公开栏、有一块办理结果告知窗)”的要求,在全镇完善了 “一中心、一站、一队、一包、一本、一卡”的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和“便民服务零距离”。
      “一中心”即镇便民服务中心。镇政府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来信来访、民政优抚、计划生育、国土资源、司法调解等6大类20多个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重点为群众提供证件代办、咨询指导、公益事业、民事调解、致富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使群众进一道门办好一件事。

      “一站”即行政村便民服务站。每村建立一个便民服务站,并实行领导干部和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分包两个村,驻村干部每人分包一个村,包村人员定期深入村便民服务站,在确定的便民服务日规定时间内集中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让农民时刻感受到政府服务在身边。

      “一队”即由镇直有关单位和镇干部组成便民服务队,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解决农户存在的问题。同时,公布便民服务电话,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主动上门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一包”即镇村干部每人手中拿有一个“便民服务包”。镇政府投资2万元,为行政村和包村干部每人配备一个“便民服务包”,内装各种法律政策资料、群众办事指南和农业技术读本。镇村干部服务到哪里,“便民服务包”就跟随到哪里,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流动的办公桌”,真正使政府的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户家、农田间,实现了为群众服务零距离。

      “一本”即统一印发“孙店镇干部民情日记本”,让每个党员干部人人都有一本“民情账”。该镇规定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时“民情日记”要随身携带,当天记录,真实反映村情民意。镇督查办不定期抽查干部的民情日记,及时了解党员干部工作情况。该镇要求党员干部不是为了下去而下去,而是下去要带着这几个问题:为什么下去、下去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效果,形成“访、听、做、思”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使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真正得到落实。

      “一卡”即便民服务联系卡。卡上详细登记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站的联系电话以及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委干部的联系方式,并在各村显著位置进行公布,方便群众能够及时在第一时间得到服务人员的帮助。便民服务网络的建立,在全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服务体系,确保了便民服务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创新形式,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该镇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站,推行台帐式管理,积极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按照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程序,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建立统一的登记簿,设制规范的承办单,把每次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解决途径及办理结果详细记录,并整理存档。凡能够办理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条件具备,都给予及时办理和答复;凡需上级部门办理的事项,则由代办服务队统一受理,实行免费全程代办;对不能办理的,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必要的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具体工作中,他们要求值班人员做到“五不让”、“五一样”和“六个一”。“五不让”:即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群众申办的事在我手中延误,不让群众各种失误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工作职能在我岗位上削弱,不让党委、政府形象在我这里受损。“五一样”即:受理、咨询一样热情,新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早来、晚来一样接待。“六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亲切问候,一把椅子让人,一杯热水端送,一番耐心解释,一腔热情相伴。同时,以“便民服务队、便民服务包和便民联系卡”为载体,开展了“五进农家(或企业)活动”,即“法律宣讲、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为群众办实事、贴心服务进农家(或企业)”,为广大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四、健全制度,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对办理事项、办事程序、申报资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实行“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实行首问责任制。首问责任人认真记录群众申请委托事项,出具承办单,并负责申请委托事项的全程办理或及时移交给有关承办人,对群众提出的服务事项做到“一册登记、一人负责、一个答复”。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对可当场办理的申请委托事项,做到即收即办;对需现场勘查或其它不能即办的事项,视情况明确办结时限;对不能办理的事项,在承办单上写明原因并签名。四是实行回访制度。对已经办结的服务事项,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当事人是否满意。五是实行督查考核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评议结果与窗口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六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故意刁难、顶着不办、久拖不办和存在吃拿卡要、乱收费等违纪行为的,按照相关规定,坚决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该镇“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的开展,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便民服务活动的开展,在服务群众办事上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提高了服务效率,增强了办事的透明度。据统计,自该镇开展“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以来,全镇镇村干部带着“便民服务包”深入农户为群众服务,共受理各类事项20多件,送法下乡12次,代办证件500多个,解决遗留问题24个,调节纠纷近10起。
      (二)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在开展“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中,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将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最大限度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了“亲情式”的联系。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便民服务,真正为民服务,这样的活动,我们老百姓欢迎!”。全镇党员干部组成“十八大”宣讲团宣传“十八大”40场,收集记录群众心声581条,解决群众诉求225件,向镇政府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63条,为群众落实各项帮扶措施336件次。
      (三)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的1个多月时间内,共接待群众来访38人次,已调解终结32人次,正在办理2人次。尤其是通过实行领导带班接待信访和推行首问负责制,先后将2起多年缠纺成功予以化解,有力维护了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今年以来,该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
      (四)优化了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有效地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今年以来,该镇完成招商引资额5亿元,新上工业企业项目4个,新增个体工商户38家,镇域经济迈出了新步伐。(编辑:邝越)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