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付集镇黄庙行政村位于付集镇西南部,全村2430口人,耕地2060亩。该村积极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黄鳝养殖户逐年增多,养殖的黄鳝数量和产值不断上升。目前,该村已发展黄鳝养殖面积80多亩,产值50多万元。
黄庙行政村村民徐志刚就是一名黄鳝养殖大户。因为他不仅靠养殖黄鳝发了财,成就了一番事业,还带动该村和其他县市的40多名农户依靠养殖黄鳝过上了幸福生活。
近日,记者驱车40余公里,在付集镇黄庙行政村见到了在养殖池里给黄鳝喂食儿的徐志刚。他边干活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黄鳝经”。
2005年的一天,徐志刚从网络上了解到养殖黄鳝比种地挣钱。经过思考,他结合该村坑塘多、项城市食用黄鳝人数多等因素,决定养殖黄鳝,但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当年他没有成功,投入的2万多元钱也打了“水漂”。
失败后的徐志刚并没有被困难吓倒,2007年,为了尽快掌握黄鳝养殖的技术,他先后到湖北、山东等地去学习黄鳝养殖技术。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徐志刚熟练地掌握了黄鳝养殖技术。
2009年,他在村里承包了4亩废坑塘,发展无土养殖黄鳝,先后投入4万多元,建成多座占地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养殖池,采用先进的“生态小池密养”的技术,投放1000公斤黄鳝苗,当年就实现效益近10万元。
此时,靠养殖黄鳝致富的徐志刚,并没有忘记乡亲们。
徐志刚笑着说:“我要让更多的农户和我一起发‘鳝财’。”2009年底,他一边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赊销黄鳝种苗,帮助本村、镇及周边县市农户发展黄鳝生产,一边成立了兴民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订单”和“统一种苗,分户饲养,集中销售”的黄鳝生产与管理模式。
2010年3月,在徐志刚的带动、帮助下,村民姚民国承包了本村10亩废弃坑塘,利用网箱技术养殖黄鳝。当年,姚民国养殖的黄鳝“也大获丰收。”当天上午,姚民国向记者证实,当年,他养殖的黄鳝亩产就达千余公斤,按售价60元/公斤算,仅养殖黄鳝一项,他家一年就增收7万多元钱。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徐志刚及其培养的示范户姚民国的影响、带动下,村民李雪岭、段宏伟等人纷纷开始着手养殖黄鳝……目前,该村黄鳝养殖户达40余人,黄鳝养殖面积80多亩,产值50多万元。除黄庙行政村、付集镇外,兴民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已发展到扶沟、太康、安徽平舆等县市,黄鳝养殖面积也已超过200亩。
现在,徐志刚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兴民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亩,实现立体网箱养殖,以大幅度提高黄鳝亩均年产量和经济效益,力争把合作社打造成省、市级龙头企业。
采访期间,从付集镇政府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该镇计划增加水产养殖1500亩,做大做强黄鳝养殖产业。“徐志刚‘先行一步’,不仅为农户致富奔小康创出一条捷径,更为黄庙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镇主要负责人如是说。(张康 祁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