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会响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来源: 项城文化网 时间: 2008-02-14 08:48:3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通讯员 韩伟)新年伊始,佳音频传,在国家文化部刚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中,我市的《官会响锣》在传统舞蹈项目中榜上有名,成为我省56个入选项目之一。

      2007年,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要求,文化部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直单位申报的2540个项目进行了审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新入选项目 564项,扩展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134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期为30天。

      《官会响锣》在豫东农村流传甚广,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民间打击乐器形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江南巡访路经官会,当地官员为隆重迎接乾隆皇帝,集合了几十名打锣艺人在官会王氏兄弟的编排下,创造了《官会响锣》的艺术形式。《官会响锣》的表演中强悍娇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农民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研究中,《官会响锣》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1998年,《官会响锣》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一举荣获编导、作曲、表演、辅导四项金奖;1999年7月,改编的《锣龙》,参加河南省“帝豪杯”舞龙大赛,荣获此次大赛所设的唯一一块金牌,并被授为“中原第一龙”称号;1999年12月,《锣龙》赴京参加演出,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并应邀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庆澳门回归大型广场晚会;2000年参加在浙江台州举办的全国第十届舞蹈“群星奖”比赛,荣获银奖。该舞的演出盛况在《河南日报》、《文艺报》、《河南商报》、《周口日报》、《扬子日报》、《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07年2月,《官会响锣》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官会响锣》的入选,将对其今后的保护、挖掘、发展、传承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