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论科学发展之感想
秘书科 田 峰
可能因为所处时代的关系,没有仔细研读过毛主席著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给我提供了良好学习机会。以前,在头脑中固有一种很幼稚的想法,总认为过去的许多理论过时了,不能与时俱进了。通过对毛泽东同志有关科学发展理论的学习,心里豁然开朗,不禁对毛主席他老人家伟大实践和理论探索勇气肃然起敬。他一系列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尽管当时还没用到“科学发展”这几个字,但我们仍可看到他思想深处关于中国发展的历史性、科学性、前瞻性思考,使我们对今天提出的科学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一,认识较早。当时的中国,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而来,人们的思想禁锢很深,发展的元气大伤,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落后的农业经济是当时中国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刚步入发展的轨道,真正的建设年代时间不长,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那么丰富的发展经验,特别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还不够丰富,走入城市、发展经济的思想刚刚提出,人们尚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的笼罩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以他对中国发展的深邃思考、特有的洞察力,敏锐地看到了中国经济社会朦胧中前进的路径、发展的曙光。他较早认识到:我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走前苏联的老路,要有中国自己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模式,要求全党学会发展经济。这在他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都有论述。
第二,认识较深。尽管当时中国所处的发展位置,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经验不足,但毛泽东同志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入探讨研究,通过对当时世界上“两个阵营”发展经验的批判继承,已经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有强大的经济积累,必须懂得经济发展的法则,必须更多地向发展先进的国家学习,必须“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地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倡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必须统筹兼顾,注意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可谓源有活水、生动深刻,足见当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发展的较为透彻的认识。
第三,认识较全。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发展要遵守客观规律、不能照搬照抄的论述,全面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各个层次。横向看,其论述从国外到国内,从工业到农业、商业,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沿海到内地;纵向看,从历史到未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全部涵盖其发展的论述中。
鉴于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尽管毛泽东有关科学发展的理论现在看来还不够完备,还不能充分概括当今丰富生动的社会发展实践,但其指导和借鉴意义依然很大,读来,仍觉收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