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河南以科学工作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
来源: 人民日报 时间: 2010-08-09 19:35:5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编者按

  《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以大量最近发生在我省的鲜活事例,深入阐述了我省以“三具两基一抓手”为工作方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充分肯定了我省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破解“四难”;以强根固本为立足点,抓实求效;以项目带动为切入点,形成合力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全面反映了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喜人成绩。读来令人感奋,深受启发。

  本报今天转发这篇报道,希望大家深刻认识效益、民生、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四个GDP”对于河南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并以此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振奋精神,理清思路,改革创新,运作求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干劲和力量集中到中原崛起上来,努力在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五重五不简单”中有更大的突破,在坚持“四个重在”、破解“四个难题”中有更大的作为,在振兴河南的伟大事业中有更大的成就,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没有思想上、作风上、方法上的转变,就不会有发展思路、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站位上、举措上的调整,就不会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政方针是中央研究确定的,省和省以下的党委、政府主要是研究怎样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就是研究‘做’,怎样做得更好。”河南省委近日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核心在“发展”,关键在“落实”,要用领导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以科学工作方法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场工作方法上的变革正在中原大地悄然展开。“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

  务实,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

  做实关键点:

  为民惠民,老百姓感受“具体”

  “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关键点是抓具体,具体抓。

  郑州市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最近深切感受到了“具体”的效力:他敢到市中心拉活了。“以前一堵半天出不来,只敢在市区周边转悠,现在政府治堵,措施很具体,很实在,既解堵,又解气”。

  长期以来,郑州堵车问题严重,从干部到群众,意见都不少。

  “坐小车的要常想挤大车的难处。”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说,民生问题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市民的感受最具体。党委政府也要抓具体,抓住难点敢于突破。

  一具体就有突破:地铁施工缩小场地围栏,为市民让出一条车道;政府加大补贴,空调车和快速公交票价也由2元降低到1元;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近期将再添置500辆公交车……

  一具体就深入:以前“特权车”违法,群众敢怒敢言却少有人管。此次郑州市开展专项行动,两辆违章公务车被没收上交财政;全省取消豫O号牌,郑州公车豫AAA号段车牌同时改民用;与省军区联合治理“特权”军车……

  一具体就见效:有网友比较,高峰时段,从郑州东区乘车到西郊缩短了半小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河南省委提出,抓具体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是把工作抓实、做细,不能泛化、虚化和一般化,反对“嘴行千里,身在屋内”。省委告诫广大干部,现在河南最需要的是怎么样来抓实,河南形象的改变和进一步确立在于抓实,今后的发展也在抓实。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战中,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省情,条分缕析,提出逐一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四个难题;反对浮躁心态,倡导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弘扬“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要求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脚踏实地把各项工作逐一抓好做实。

  “做”和“实”最终落脚在“效”上。河南省委要求,做事要讲求实际效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更加注重实效,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

  5月8日起,河南组成一支小分队在浙江“坐地招商”35天,努力帮企业与地方牵线搭桥。精心筛选,集中推荐,严格核实,“一企一策”跟进服务,淘汰掉80%的项目,挤掉将近一半的水分。6月18日上午,在河南―浙江投资合作项目洽谈会上,共有102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344.5亿元,开创了河南招商史上的新篇章。

  “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事情一件件抓好抓到底,就能求得实效。”河南省工商局局长董光峰面对数据,很是感慨。

  抓好立足点:

  强根固本,谋长远夯实“两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稳,全局难安。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反对片面追求GDP。他认为,GDP应是有效益的GDP,有民生的GDP,有生态环境的GDP,有统筹协调的GDP。“我们只提一个明确的目标:像河南这样一个大省,各项指标,各项工作水平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下大力气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这项工作很重要,是最难的,也是最需要持续、最需要韧劲的。”

  “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立足点就是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河南省委、省政府强调,转变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任务,必须强根固本,谋长远夯实“两基”。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民生改善、机制创新为主要着力点,河南正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载体,争取经过几年努力,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以巩固提升高产田为支撑,推进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确保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

  抓基层,打基础,转变机制是重点。西峡县农民对这一点感受尤深。从年初开始,每周一到周五,村民有事都可以随时到村部找到村干部。

  今年春天开始,西峡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补贴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制。绩效工资分8000元、10000元、12000元几个档次,建立了严格绩效考核制度,优秀村支书还能享受副科级待遇。同时建立了村支书养老保险制度。双龙镇化山村党支部书记符合顺说:“这样的改革让我们有干头,有奔头,有靠头。”

  西峡县委书记张生起说,长期以来,待遇较低、职责不明、约束力不强等因素,影响了不少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一些村级组织甚至长期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我们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就是要把党的领导基础打牢,让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更加敏锐!”

  抓基层,打基础,选人用人是导向。河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处处长刘坚近日卷起铺盖,来到陕县偏远深山区的店子乡宽坪村,正式走马上任宽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与过去相对超脱的驻村帮扶不同,此次他的“第一任务”被明确为以村“两委”班子“班长”的身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全村百姓同吃同住共谋发展。

  此次,河南省共有19名省直机关的党员干部经过层层选拔入村担任第一书记。所驻村均是省定贫困村,不少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处于缺职状态。3年期满时,有关方面将对这19名干部逐个考评,表现突出的将优先提拔重用。

  针对用人导向问题,河南省委提出选人要注重把握“五重五不简单”:要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推荐票取人;要重干部“四化”“德才”,但不简单以求全和年龄文凭取人;要重干部政绩,但不简单以一时一事的数字取人;要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笔试和面试取人;要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一系列科学考评体系的改革将陆续推出。

  找准切入点:

  分解项目,促发展紧握“抓手”

  “文化不是虚的,文化产业项目更是实的,只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产业项目,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可变为真金白银。”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宏伟近来一直紧盯着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河南签约项目的落实。

  由于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前启动“文化产业项目年”,实施“910111”工程,本届文博会上河南成功签约3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37亿元人民币,是前五届文博会河南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的5.28倍,成为签约投资额最多的省份之一。

  文化项目重在抓实,要签约更要落地。在各方努力下,文博会刚闭幕,投资3亿元的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工,总投资60亿元的鸡公山・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启动,投资50亿元的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正式奠基……有了项目带动,河南文化产业建设热火朝天。

  河南省委提出,项目带动不仅是经济项目,每一项工作都可以作为项目来推动。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就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

  今年27岁的王天初就是团组织项目建设的受益者。6年前,他从河南滑县来到北京搬砖打零工。就在对前途迷茫之际,共青团滑县委员会驻京团工委在北京华都建设集团公司挂牌成立。在团工委领导的鼓励下,王天初上了青年夜校,学习建筑设计。“我不仅在团工委举办的技能比赛中拿了第一名,还感受到家的温暖,现在已成长为公司的主任工程师”。

  “河南外出务工青年人数达1670万,如果团组织不跟紧他们的脚步,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贴心服务,团组织就与他们脱了节。”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何雄介绍,去年以来,共青团河南省委集中精力抓好“驻外团组织网络建设”这一项目。目前,已集中建设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403个,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覆盖河南外出务工青年。“我们体会,团的工作更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通过分层分类引导,具体到每一类青少年群体,增强服务工作针对性”。

  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唯真动人,唯实兴省。从“四个重在”提出,到着手研究推动中原经济区战略;从为“4050”人员找工作,到吸引解决20万人就业的富士康项目落地郑州;从邀请企业家3亿元捐建中原艺术学院,到为省直文艺院团发足基本工资……河南省委、省政府正身体力行一种态度,一种要求:工作重在“做”,效果务求“实”。(人民日报记者 罗 盘 曲昌荣)(转载自《人民日报》8月8日一版)(摘编:邝 越)

 
 
   相关链接
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综述 2010-04-12
郭庚茂在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指出 在“加快”上下功夫 在“转变”上动真格 在“发展”上见实效 2010-04-09
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 2010-04-08
卢展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河南分会场会议上强调 深入领会精神 切实转化成果推动科学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 2010-04-07
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电视电话总结大会召开 卢展工徐荣凯讲话 郭庚茂主持 2010-03-01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