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给力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 人民网 时间: 2013-10-18 19:55:34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人民网周口10月17日电 走进项城市付集镇黄庙行政村黄庄村,这里的楼房都是排房化,村内村外道路全是水泥路,家家户户院内种花种果,像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但过去这里曾经没路没桥,让村民们很窝心。提到这些变化,60多岁的老党员孟繁荣说:“村里修路,村民出点钱、出点力,政府给补贴,‘一事一议’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年我们就修路2000多米,这可是让村民们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项城市紧紧围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该市被确定为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优秀等次,并在全省做典型发言。
      政策“总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动员农民群众开展议事、筹资筹劳的积极性,项城市为基层干部群众“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宣传措施。组织召开了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座谈会等,把相关工作安排部署到位。在项城市电视台开设了“一事一议”专题栏目,将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及《项城市村民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实施指南》、《项城市村民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工作流程》、《项城市村民一事一议项目建设验收标准》等内容进行公开宣传,同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报道。全市累计设立宣传栏120多个,制作宣传标语900多条,印发《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10万份,编发工作简报28期1400多份。市、镇财政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宣传小分队,在农村传统庙会、集贸市场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场次,接受群众咨询1.3万人次,深入各镇办、项目村召开座谈会60余次,同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宣传,有效推进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开展。
      倾听群众意见,实现“民议、民建、民管”
      项城市遵循“尊重民意,简便易行,规范操作”原则,坚持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从奖补项目性质和特点出发,创新管理方式,实行灵活多样的办法,组织群众开展“议事”。议事范围,既可以整村为议事单位,也可以自然村为议事单位。议事项目,既可以整体项目来议,也可以将项目分段来议;既可由村民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也可由村组干部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大家来议。灵活多样的议事方式,调动了基层干部和群众议事的积极性,让群众能够“议成事”。村民议事会议定的项目,经村申报、镇办审核,市政府审批后,按照因地制宜、区别情况、尊重民意的总体要求,主要通过群众自建或招议标的方式进行。对投资额较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村里成立村民监督小组,镇村两级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这种群众直接参与建设和监督的实施方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办事热情,让群众心里更踏实、更放心,更直接地感受到了财政奖补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严把五项关口,健全运行机制
      为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项城市严把五项关口,确保了全市一事一议项目运作规范,安全高效。
      严把申报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村组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行政村书面申请上报镇办。各镇办农业服务中心、财税所具体负责一事一议程序的指导和项目的初审,进行项目预算。该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项目进行复审,重点查看项目建设内容是否超出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范围、筹资筹劳标准是否超过省标准、项目预算是否存在举债建设、民主议事程序是否规范到位。
      严把公示关。项目审批后,在项目村对所审批项目名称、筹资筹劳、项目预算等情况进行全面公示。在公示期间,凡出现群众反映民主程序未到位、项目不真实查证属实的,3年内停止实施一事一议项目。
      严把验收关。所有奖补项目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由村委会负责实施。每个项目必须有3―5名村民代表跟踪监督管理。项目完工后,由村委会提出验收申请,市、镇办、村三级按合同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进行验收,并写出验收报告。
      严把报账关。工程结账时做到“五有五看”。有村民代表讨论意见,看代表签字率是否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有建设项目的批复,看批复项目与实际实施项目是否相符;有承包合同,看承包合同款与预算是否相符;有验收报告,看工程质量是否通过相关部门验收、盖章、认可;有正规的报账发票,看是否有完税凭证。村级报账时原始发票必须由村民理财小组、村支部书记签字,并经镇办负责人审签。
      严把拨付关。坚持资金归集制度。群众自筹、社会捐赠、省市奖补等资金必须进入专户,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奖补资金拨付由村“两委”提出拨款申请、镇办农业中心主任、财税所长现场监督检查,镇长(办事处主任)审核,镇办财税所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和财政奖补资金表,按照政策规定予以核拨,做到专款专用。
      资料档案化,奖补项目深入民心
      项城市各镇(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设有专门的档案室,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公示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材料随时收集、随时汇总归档,项目的申报、审批、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都建有档案资料,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专人负责,便于查阅。各镇(办)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卡片,注明项目申报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开工日期、合同承包款、项目工程质量标准、监督负责人员名单、项目报账日期及凭证号、项目工程的概况等。严格执行项目工程“三张照片”(项目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后照片)制度,做到一项一档,归类清晰。市乡财政部门建立了一事一议奖补信息监管系统,设立了信息监管系统专管员,对全年审批建设的项目及时录入,按时汇总上报,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加强对项目的实时监控管理。
      项目建设实在,基础设施得到强化
      项城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围绕“市上有重点、镇上有亮点、村上有看点、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在“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上下功夫,建成了一批批看得见,用得着,效益高,群众满意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
      两年来,该市实际实施项目55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分别是71%和48%,项目总投资16976万元,筹资筹劳总额11270万元,社会捐助71万元,财政奖补资金5635万元。553个项目中,道路修建村472个,道路修建里程344千米;其他路面13.46千米;农田水利建设村15个;村容村貌整治村65个;建文化大院4个;安全引水工程2个,对提高项目所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路、灯、休闲园等正成为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项城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有力地加快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惠及了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加油站”。(摘编:祁鹏飞)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