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 崔建平 解玉中)近日,项城市汝阳刘笔业开发公司荣获“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
今年以来,孙店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文化强镇”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特色文化产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以毛笔生产为支柱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群。2011年,全镇文化产业总产值达3亿多元,毛笔特色文化正成为该镇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毛笔文化是孙店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始于秦朝,兴于唐宋,盛于当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厚的传统毛笔文化底蕴。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毛笔文化得以广泛普及,形成了以汝阳刘行政村为中心,遍布全镇辐射周边乡村的“村村有工厂、户户能制笔”的发展态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毛笔特色文化更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活力四射,发展形势喜人,呈现出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著的“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经营发展模式。这些成效的取得,是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镇干群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结果。
领导重视助推特色发展。该镇党委、镇政府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镇政府成立发展文化产业工作领导组,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专抓此项工作,抽调文化、工商、税务、企业办等部门人员组成专门工作队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该镇党委、政府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扶持更多毛笔文化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依托优势促进规模发展。该镇是闻名全国的“毛笔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村文化经纪人遍布全国各地,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资源优势。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引导,强化措施,对新上的文化建设项目,镇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重点发展,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规模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毛笔产业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已发展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等毛笔生产企业22个,家庭加工户1138家,从业人员6854人,制笔老艺人956人,年产毛笔3800多万支,年产值3亿元。
政策激励注重品牌发展。打造知名品牌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关键因素。为此,该镇注重在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上狠下功夫。出台了《质量建设奖励办法》,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凡是取得国家级荣誉的,镇政府以奖代补1万元;凡是取得省部级荣誉的,镇政府以奖代补5000元;凡是取得市级荣誉的,镇政府以奖代补3000元。此举调动了企业争创名牌积极性。在特色文化产业毛笔生产上,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国内知名书画家试笔、举办书画作品展览等措施,使该镇毛笔的质量不断提高,特色更加鲜明,做到选毫考究、制作精细、装潢高雅,具备尖园齐健之德、得心应手之功。几年来,该镇毛笔先后有萃文、汝阳刘等品牌成为河南省著名商标,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荣获中国农业部优质产品奖、中华老字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书画名家张海、欧阳中石、陈天然等试笔后均给予高度评价,孙店毛笔的知名度迅速蹿红全国、名扬世界,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该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毛笔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文化集群,大幅提高毛笔特色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制订《关于实施文化强镇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壮大毛笔特色产业的工作意见》等文件,确立了“发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建设特色文化乡镇”的指导思想,规划了一批产业文化含量高、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建设项目。
目前,孙店镇拟投资1亿元打造毛笔特色文化产业园,筹建毛笔博物馆、书法碑林,毛笔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河南省毛笔研发中心,集研发、欣赏、旅游、收藏、经营等为一体。文化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河南乃至全国唯一一个独具一格的毛笔特色文化产业园,全镇毛笔特色产业将实现前所未有的新跨越、大跨越,年产值提升到10亿元。(编辑:张纪友 审核:邝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