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第一期培训班开班
来源: 项城公众网|http://www.xiangcheng.gov.cn 时间: 2008-12-24 08:29:4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12月23日上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第一期培训班在市委党校举行开班仪式,周口市委常委、我市市委书记王宇燕,市人大主任孙玉祥,市长邹洪,市政协主席刘子旭,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韩德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杜整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尚自席,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文成,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玉玲,市委常委、副市长卢周亭,副处级干部刘玉世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邹洪主持。

      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省委、周口市委相继召开会议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出重要部署,我市也通过市委中心组学习会的形式对此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今天的这个培训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值年末岁尾,各单位任务繁重,工作繁忙。在这种情况下举办这次培训班,足以说明市委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使自己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掌握更加全面,认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实践中去。

      王宇燕在开班仪式上强调三点意见,全文如下:

 

      第一、要充分认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培训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实践经验,集中全党智慧,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重大安排,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准确地把握全会精神,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市是较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做好“三农”工作是市、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责任,也是事关全市工作大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市委举办这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全市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部署上来,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动力,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自觉行动。
      (二)开展培训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需要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形势需要的干部队伍,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责任,也是各级党校的重要职能。利用市委党校这个阵地,对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系统培训,根本用意在于让同志们全面正确地把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实际本领。

      (三)开展培训是在困难形势下保持市域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据国家权威人士的分析,当前和明年将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为应对这种变化,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出台了10项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领会中央意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分析判断上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努力实现市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要全面准确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从我市农村发展的实践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一要深刻认识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的召开,对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会议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全会通过的《决定》,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适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认识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发展,政策上有新举措,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要深入了解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多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农村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发展的序幕。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成就和方向,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20年的基本经验,明确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连续5年发出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改革开放30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4140元,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749万。农村水利、公路、电网等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同时在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解决了农村农民的农业税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接连实施,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们面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难题,“三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决定》深刻分析了农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把当前“三农”问题的总体状况和迫切要求概括为三个“仍然”和三个“最”,就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三要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决定》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了“三个进入”的重要判断,即“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这个准确判断出发,《决定》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三个作为”深刻提示了现阶段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改革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要要求,完整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为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三者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指导“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

      四要全面领会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决定》作出了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三大部署”,这三项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的“路径图”。《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六大目标”,即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农业建设、农民收入增长、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其中具有指标意义的是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这“六大目标”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决定》提出了实现目标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即“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一个大国,现代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这“五个必须”既有对30年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融入了新形势下整体推进城乡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五要吃透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农村工作落脚点的问题。《决定》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六方面提出了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新举措。特别是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提出了“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这是在土地制度上的一个突破。即“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家庭经营要向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些都对今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了一个方向性概括。在农村土地改革上,提出建立“两个市场”和保障“两个权益”,其焦点之一就是通过土地流转等政策手段适度“整合”被承包到户的土地,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方面表明承包地、宅基地等农民的财产权将得到更好保护;另一方面说明农村土地、宅基地的市场要素属性也将被激活。同时,全会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深刻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部署。这些重大政策措施的提出,必将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六要明了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机制体制。《决定》提出了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的“三大要求”,并强调要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支部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建设上,《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举措,比如说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上,《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三、全市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锻炼,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十七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全会精神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在座的基层领导干部,取决于我们的状态、素质、能力和作风。大家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共同肩负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大责任。我们要正确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对工作高度负责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把工作做好。领导干部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能遇到事情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最近贵州瓮安等地发生的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都与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意识有直接关系。遇到矛盾和问题,领导干部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果断决策,在眼看要出大问题的关键时刻,还优柔寡断,层层请示,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结果铸成大错。这些教训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汲取。二是危机意识。我们项城是豫东改革开放起步较早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曾经创造出令人注目的辉煌业绩。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有不少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进取心不强、靠吃老本过日子的思想。这种对过去发展成果的沉醉,让我们看不到周边县市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严重后果已经初步显现。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项城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遭遇的危险性,进而牢固确立“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理念,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争取先机,赢得主动。三是机遇意识,机遇无处不在,转瞬即逝,不可再生,它历来只属于有准备者。我们要推动项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把项城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等城市,必须牢牢把握和用好各种发展机遇。当前最要紧的是要突出抓好国家扩大内需、加大“三农”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机遇,争取让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进入我市各个领域,以增强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四是效率意识。效率是机关工作的生命。没有效率的机关是丧失活力的机关。我们要结合全省开展的“两转两提”工作和周口市开展的转变作风提速增效工作,切实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松懈疲沓、遇到责任相互推脱指责等不良状况,大力倡导“效率至上”的理念,让精简效能原则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
      (二)增强四种能力。一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牢固理念。要善于把上级要求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改革创新的能力。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以往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创新;今后要实现科学发展,更要靠改革创新。要以改革的精神,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运用系统、开放和人本的思维,开展方式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制约,最大限度地激活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三是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针对目前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措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及时掌握职责范围内重要情况、重要事件的发展动态,科学判断事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提前准备对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对预案,做到见微知著,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主要领导必须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及时有效地指挥调度,控制事态发展恶化,防止局面失控。四是群众工作能力。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是我们发展各项事业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宣传、组织和教育群众,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要掌握群众工作的科学方法,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关于联系和服务群众,保护、调动和发挥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宣传和教育群众,把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三)树立六种形象。一是团结合作的形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团结出人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毛超峰书记的要求,把自己看得轻一些,把工作看得重一些,把名利看得淡一些,把形象看得贵一些,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大度包容的胸怀、坦荡无私的境界为人处事。班子成员之间要精诚合作,相互补台,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权威,努力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二是忠于职守的形象。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坚决贯彻中央和上级的重大决策,保证政令畅通,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不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三是开拓进取的形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接受新事物,主动研究新问题;要勇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到坚定信心,视困难为挑战,把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克难攻坚,奋勇直前。四是求真务实的形象。工作靠实,事业靠干。讲实话是硬本领,干实事是真功夫。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倡导实干精神,着眼全局,忠实工作,干出让群众满意的工作业绩。五是执政为民的形象。要牢记党的宗旨,多做群众急需的事,多办群众受益的事,多干群众欢迎的事,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着力解决执政为民意识淡薄,不能深入了解群众愿望、顺应群众要求,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疾苦关注不够,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不够,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不够等问题。六要清正廉洁的形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耐得住清苦,抵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保持本质不变色。

      做到以上几点,一靠加强学习。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发展日新月异,要跟上时代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步伐,就要自觉学习、刻苦学习、不懈学习、终身学习,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任务逼人,不学则退”。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二靠实践磨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的成长进步与全市工作大局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砥砺意志,锻炼能力,增长本领。三靠过硬作风。要坚持领导机关带头、主要领导带头和领导干部带头,认真解决领导干部学习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抵制歪风邪气,坚决反对飘浮之风、跑要之风、贪占之风、人身依附之风等“四种歪风”;弘扬社会正气,进一步叫响市委提倡的“三少三多”、“五要五不要”和“七个坚持、七个反对”;公道正派选人用人,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弘扬清风正气,把有本事、靠得住、人民群众拥护的人选出来用起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和调查研究之风,把“严、深、细、实、正”的要求落到实处,让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大家就要开始为期四天的紧张学习。这里,我对同志们提三点希望:一是要模范遵守纪律,深入学习研讨。这次培训时间有限,日程安排比较紧张,市委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也很高。希望大家珍惜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各项纪律规定,集中精力,排除干扰,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努力学得多一些,领会得深一些,思考得深一些,理解得透一些,把握得准一些。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大家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单位实际、个人实际和工作实际,抓住贯彻全会精神的着力点,找准落实全会精神的突破口,切实提高运用全会精神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的能力。三是要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做好“三农”工作建言献策。请大家在学习培训期间和今后的工作中,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个课题,结合各自实际,多思考多调研,从全局或者不同的侧面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指导工作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