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8月19日电 (刘文化 付海昀) 近日,从招生部门获悉,河南省项城市普通高招在连续十年上台阶的基础上,2011年再传捷报,获得一本上线人数、上线率,文科高分层人数等多项周口市第一,实现了高考成绩的新跨越。
一个平原人口大县,何以连续十年实现高招上台阶,幕后有那些秘诀?
体制创新办教育 破釜沉舟的尝试
项城市委、市政府以"砸锅卖铁也要办教育"的精神,大胆创新体制和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成立了高中教育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高中教育的发展意见》,定期研究制订高中发展规划。每年,专门听取教育局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高中教育问题。并实行领导分包学校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各高中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发现解决学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一直不断加大对教育的倾斜和投入,把尊师重教的口号落到实处,真正让项城教育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中率先崛起,为项城未来的发展铸就生生不息的希望。
项城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地坚持对教育的全情投入和鼎力支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激活了项城教育工作,加快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成为近十年项城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在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项城市积极探索高中教育发展新路子,改革办学体制。
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中教育。在项城市有着一系列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允许发挥名牌效应,依托名校办分校;允许社会融资,股份投入方式办学;允许举办不同投入主体相结合的混合型学校。社会力量举办的高中享有公办学校同等待遇,生源统一组织招生,教师全部委派,教师工资由市财政统一拨付。
二是民办公助,携手发展。为帮助三高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生源,他们把三高交给一高管理,从一高、二高选派了校长、副校长和部分骨干教师到三高,使三高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很快步入了规范化,目前在校生已达6000多人,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2005年,改革办学模式,项城一高、二高分校相继创办并通过省教育厅审批。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发展高中教育的路子上又出大手笔,由政府贴息贷款1亿多元,在项城教育园区征地300多亩,全新建高标准的项城一高分校。办学模式的创新,壮大了项城高中教育规模,有效解决了高中教育总量不足的矛盾,为社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的多样化、丰富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初步形成了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夯实基础 为高中教育强"筋"壮"骨"
项城市教体局长李树松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义务教育阶段的高质量,就没有高中阶段教育的高水平,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教育的健康发展"。在确立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的思路时,项城市首先把高水平、高质量"普九"放在了重要位置。
一是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救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使中、小学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100%,辍学率控制在了较低水平,有效保障了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切实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认真实施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是大力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撤并学校90多所,使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四是开展了以提高中小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核心内容的项城市一级管理学校和周口市示范学校、规范化管理学校创建活动、学校管理效益年活动、教师培训年活动、教育质量创优年活动等。认真贯彻落实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管理基本要求50条》。全市先后有304所中小学达到一级管理学校标准,占学校总数的60%以上;101所中小学校被命名为周口市示范学校和周口市规范化管理学校,总数居周口市第一。
几年来,项城市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改实验扎实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中招报名人数和考试成绩连续十年居周口市首位。义务教育阶段的高质量、高水平,为高中教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生源基础。
实施品牌战略 彰显教育特色
教育是为了育人,而教育质量高低是直接的衡量标准。该市在落实教育发展总体思路的过程中,把狠抓教育质量的提升作为根本性工作来抓,苦练内功,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近年来,项城市牢固树立"强校创品牌,弱校有特色,集体壮规模"的工作目标,统筹高中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精心培育名校,实施品牌战略,使高中教育整体推进。
一是实施名校工程,打造精品学校。把创建示范性高中作为主要途径,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项城一高坚持制度创新,强化学校管理,突出科研兴校,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文明单位,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项城二高励精图治,拼搏进取,在创新中求发展,跻身第二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行列。项城一高、项城二高充分发挥名校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从办学模式上创新,以强带弱,走整体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教学中,各高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他们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为项城育人才、为国家育英才的思想,树立学生全面、生动、主动发展的人才观,因材施教,培优补差,正确处理培养全体学生和培养尖子生的关系,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和提升。
三是精雕细刻,科学备考。项城市教体局切实把高中教育发展列入重要日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对高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面对新情况,超前搞调研,针对热点问题,重点搞调研,在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在一、二年级开展质量调研,搞好质量跟踪;在三年级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提高学生实战水平。为全面掌握全国各地备战高考动态,做好信息收集和先进经验的推广工作。同时,狠抓考风考纪建设,以抓考风、考纪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有效促进了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改革成效凸显,教学管理日臻完善,高考成绩连创新高。项城市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大幅度提升,近十年来共考入清华、北大达89人,其中,2009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达到16名,总数接近河南省清华、北大招生数的十分之一。突出的成绩连年受到周口市政府、项城市政府通令嘉奖,教育正成为项城快速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构筑人才"洼地"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高中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为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项城市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构筑人才洼地,坚持引进、培养、稳定原则,有效解决了师资问题,为高中教育聚焦了人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一是抓班子建设,选好领头雁。他们把选好一位好校长、组建一支好班子、带好一支好队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先后把一批教学成绩突出、社会威望高的骨干教师选拔到了领导岗位上。各学校领导班子严谨治校、科学管理、求真务实、乐于奉献,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启动新世纪园丁工程,培养名师。他们借鉴外地经验,坚持对青年教师抓过关,对过关教师抓提高,对中、高级教师抓成名,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目前,项城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85%以上,部分教师达到了研究生学历。
三是筑巢引凤,招贤纳才。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地优秀人才和省内高校毕业生到项城执教,为项城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储备雄厚的师资,满足了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是抓机制建设,构建激励机制。在各高中全面推行了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挂钩制,把教师的业绩同评先进、晋职称结合起来,优劳优酬,奖勤罚懒,稳定了教师队伍,有效地调动了广大高中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十年来,项城教育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水平的飞跃,办学理念的创新,考生成绩整体上扬,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固然令人欣喜,可更让人振奋的是项城干部群众思想意识的巨大变化。
(摘编: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