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丁月良)初春,豫东平原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生机勃勃。正在浇地的河南省项城市凡庄村农民凡树俊高兴地说,国家帮我们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太好了,太方便了。过去家里的3亩地浇一次水要用一天时间,现在3小时就行了;过去要两个人抬着水泵和管子,从很远的地方引水,现在只要一拧田里的灌溉开关,水就顺着软管流到了地头儿,我一个人就能轻松干完。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决策部署,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部、水利部决定,在继续做好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的同时,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批市县区,实行重点扶持政策,通过集中资金投入,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我市被列为全国第―批200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之―,乘着这股东风,项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再次掀起了高潮。干部下田头、农民乐心头,水利农业发展的命脉因此而更加通畅。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为了切实抓好“小农水”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扩大建设影响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力营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主抓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市财政局、水利局、国土局、农业局及相关乡镇政府领导为成员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领导组和宣传组。在做好项目的同时,加大信息与宣传的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激励、监督等功能。水利部门固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宣传报道。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先进事例,先后在地市以上新闻媒体上发表报道40余篇,在电视台有24个专题报道和新闻报道。通过宣传引导,受益区群众认识到了该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创造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环境,使群众明确了党和政府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政策、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受益范围、工期安排、资金筹措计划等方面的要求,项目区实行“四议两公开”鼓励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列为重大事项,群众累计投工投劳折资282.83万元。群众在整体工程建设中的积极参与,既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
整合资金投入,保障项目实施。2009年,我市投资1501.7万元,项目建设涉及15个乡镇、5个办事处的352个行政村,新打机井1241眼,配套机泵1241套,维修旧井2664眼,疏浚引水渠8.7公里。2010年,投资2174.13万元,项目建设涉及5个乡镇的44个行政村,新打机井934眼,新建桥涵929座,治理疏浚排水沟渠40公里。2011年,投资1880万元,项目涉及秣陵、贾岭2个乡镇的11个行政村,新打机井314眼,新建5年一遇排水沟道13公里,沟渠清淤67.7公里,新建小型农桥涵445座,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项目实施期间,项城市投入资金912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为实现《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确定的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实行“四制” ,保证工程质量 。我市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资质审查,对水泥、砂、石子等主要工程材料,要每批次都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送质量检测机构做原材料检测,质量合格才能用于工程建设。对机泵、管材等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确保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对于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达不到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的要坚决返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我市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和水利局联合颁发了聘书,聘请98名“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民义务监督员全部持证上岗,全程监督各项目建设施工质量。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建立和完善资金监管体系,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统―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根据工程进度,实行报账制、政府采购制,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坚决杜绝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和材料款。在工程施工中市财政、水利、监察、审计等部门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全过程参与质量监督。工程实施完成后,资金的使用情况向受益区农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加强建后管理,确保发挥效益。在建后管理方面,我市制订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制度和农用灌溉机井管理办法》,管理工作做到了“三统一”,即统一制作井台,统一编制序号,统一镶嵌标志。明确了所有权,落实了管护责任。项目区沟渠及桥梁工程归属村集体所有,管理责任到人,利用沟旁、路旁植树权拍卖资金作为维修管理资金。新打机井工程所有权各村集体所有,在谁的承包责任田里由谁负责管护,并登记造册,建档立卡;配套机泵全部由行政村负责管理,运行后的机井工程及机泵设备维修谁损坏谁维修,做到管护到人,责任到人,保证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滚滚清流沿渠奔涌,泽被千家万户;汩汩甘泉溢井而出,滋润四方农田。通过三年“小农水”重点县的实施,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3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新增及恢复排涝面积7.6万亩,改善排涝面积7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75万亩,新增节水量422万立方米,实现年增产粮食470万公斤,年增农业产值900万元。项目区内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编辑:胡晓光 审核: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