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集镇:民情日记架起干群连心桥
来源: 范集镇 时间: 2012-05-08 09:39:2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本网讯 (通讯员  顾永庆 靳留青)“张、杨两家因为二尺宽的宅基地,纠纷了三年,今天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看着他们两家脸上呈现出的笑容,我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半年来的驻队生活使我得到了很大收获……”。范集镇驻村干部范文光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
      两个多月前,该镇驻村干部张奎在史庄行政村张庄村民组走访农户时,了解到该村民组村民张同民和杨旭因为二尺宽的宅基地,双方互不相让,已经争吵僵持了多年,虽经人们多次调解,终无结果,两家仍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他就把这件事记在了“民情日记”里,后来张奎一有空闲就到两家劝说走访,从过去的“六尺巷”到今天的邻里团结的重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两家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在范集镇,党员干部通过“民情日记”,听民声,记民事,察民情,解民难,“民情日记”点亮了群众心灯,架起了干部群众连心桥。
      范集镇党员干部记“民情日记”的习惯来源于该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范集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带着感情下基层,设身处地解民情’活动,把写“民情日记”当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员干部随身携带全镇统一印制的“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细心了解群众心愿,真心化解社会矛盾,认真记录群众所问、所想、所需、所求以及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坚持做到一日一记,随着该镇‘百名干部下乡大走访’活动的开展,该镇群众都有了同干部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民情日记”的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党庄行政村后楼村民组道路年久失修,一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坑坑凹凹的泥水路,人出不去,车进不来,该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后楼大路真发愁,雨天轿车套水牛,娶媳嫁女选春季,小偷作案看天气。驻村干部戚运华在“民情日记”里写到:该村的道路严重制约着村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干群之间的关系,要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从村中道路抓起”,他和镇村干部一起,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干部谈心会,根据“一事一议”的政策,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党员干部带头捐资捐款,通过干群的共同努力,一条长2公里,宽3米的村庄道路不到两个月就顺利竣工。
      范集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多地少,经济相对薄弱,最近两年来虽有一定起色,但与先进乡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该镇的党员干部在“民情日记”中关注最多的就是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强镇富民,跨越发展。驻村干部刘永华在三夏防火工作中,发现现在的大型机器收割与群众的零星地块工作时有矛盾问题后,他在《麦收时节到  收割问题多》的一篇日记里写到:我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粮食丰,民心稳,若要快速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的零散种植方式已经不适应大型机器的操作,给当前的”双抢”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建议农村土地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该镇结合当地实际,在全镇开展了“土地流转”工作,让那些有文化、懂技术、有能力的村庄能人进行土地合理流转承包,即解决了留守老人的种地难,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此举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好评。全镇成功流转土地14000多亩,涌现出40多位种粮大户。
      一年多来,范集镇党员干部通过“民情日记”收集记录群众心声5006条,解决群众诉求1462件,向镇政府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109条,为群众落实各项帮扶措施802件次,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亲民爱民形象,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止目前,该镇党员干部已写“民情日记”200余本,人均四本。(编辑:张康)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