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月良)中央新增农资补贴资金扶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下达以后,项城市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扶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多方面整合支农资金,发挥工程最大效益。根据发展规划和重点,按照集中建设项目、集中建设地点、集中资金投入的要求,积极搭建支农资金整合平台,坚持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载体,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土地整理等项目的资金1600多万元,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了资金的集中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效益,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提高工程质量效益。在项目实施前,该市水利部门经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勘测设计,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并邀请省、市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评估,最终确定了井灌区输水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水源工程和小型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小组,对工程项目的实施给予技术指导,技术人员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实行跟班作业,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划设计要求的,责令返工重建,及时消除质量隐患,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发挥。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和建设要求,工程建设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财务审计制和质量追究制,加大了工程管理力度;为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把“设计关、施工关、监理关、验收关”四关,其中,并聘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理和全程建设质量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按质按期完成;为真正达到“建设一片、成功一片、效益一片”的目标,加强了已建工程的管理,切实克服了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现象,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
三是深化水利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加强工程管理,随着工程建设同时成立农村用水户协会,参与工程规划、筹资和建设的全过程。项目建成后,在政府的监督下,将产权、运行、管护等职能移交协会,逐步形成“协会管理、政府监管”的长效运行机制,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此外,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注重采用先进技术,坚持推广新技术,提高了科技含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采用低压管道灌溉节水技术,同时在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中,机井维修改造与新打机井相结合,每座机井均采用射频卡管理系统,并安装墒情自动测报系统,对农业用水节水进行科学指导。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980万元,新打、维修机井207眼,新挖、清淤沟渠12.4公里,铺设节水灌溉管道80公里,新建桥梁110座,新增节水面积0.5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33万亩。 (责任编辑:张纪友 审核:邝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