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慧珍,慧珍,出来一下,有人来了。”听到父亲的喊声,束慧珍没顾上换鞋,穿着胶鞋就出来了,手里还拿着注射器。
在项城市三店镇杨楼村见到束慧珍时,她刚从猪圈给幼崽打针出来。
提起束慧珍,三店镇杨楼村人都会翘起大拇指。从一名大学生到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束慧珍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引领本地村民实现了从传统养猪到现代养猪的大转变,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从小家里就有养猪的传统,但是那时候由于技术落后,家里的猪常常病死,父亲很伤心,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学习养猪技术,帮助父亲养好猪。”1988年出生的束慧珍,2011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一直抱着回家创业的理念,心怀宏愿的她辞掉了郑州一家公司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投入到养猪的筹划中。
“刚开始的时候父母亲不支持,他们在养猪上吃过亏。再说年轻人做这一行,他们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我一再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束慧珍说,虽然父母同意了,但是刚开始养猪就遇到了困难,创业之路充满艰辛。
创业的艰辛让束慧珍至今想起仍感慨不已。首先,厂房的改造需要人力和财力。她父母拿出多年的积蓄,又四处奔波,向亲朋好友东筹西借,筹备了四十万元。 2012年初,她的改造升级的养猪场建成投产,她也正式当起了猪倌。
“刚开始的时候投入2万元买了10头母猪,从打扫猪圈、喂食,都是我和我父亲一起慢慢做。实在借不到钱了,我就和家人在田里种菜、种红薯,和饲料拌在一起喂猪。2012年7月的时候母猪开始配种产仔了,那时候资金更加紧张了。没有办法我就去找饲料厂负责人帮忙,他被我这个小毛孩的创业精神感动了,同意赊欠饲料给我,帮我渡过难关。”在创业之初,束慧珍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一天的劳动时间常常要超过12小时。她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那年冬天特有的低温条件给生猪养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说起来很心酸,由于那年冬天比较冷。我记得有一次母猪生下来的小猪给冻死了7只,我当时都哭了。从那以后我就给产房里生火加温,可是这样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急得没有办法,就找到镇干部,镇干部帮我从银行贷到小额贷款,帮我建成了16组标准的产床保温箱,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付出终有回报,2012年底束慧珍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2年到2014年,束慧珍开始提升创业思想,引进优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他积极引进大约克母猪,长白公猪,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优势,进行人工受精,提高了猪幼崽的出生率。2013年,束慧珍又争取银行贷款30多万元,多方筹集资金80多万元,建起了标准化母猪舍,限位栏100多组,产崽房一幢及产崽床18套和母猪自动饮水工程。现拥有母猪40多头,后备母猪20多头,年出栏生猪近千头,在当地养猪行业里是佼佼者。
“但养猪也不能破坏环境,必须要科学环保养猪。 ”束慧珍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父亲建猪场时就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沼气池,解决了猪粪的问题。沼气池建好后,猪粪处理不再是难题,沼渣沼液正好用来种植红薯、三叶草。“我这里的猪都是吃青饲料,养殖成本减少10%,而且疾病少,肉质鲜美,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不愁销路,双汇厂家直接订购。”束慧珍说,2012为了带动乡亲们一起养猪,她成立了项城市农旺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38户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谈到未来规划时,束慧珍说,一方面,转变养殖思路,转向特色黑猪品种的养殖,将投资200多万建成年出栏2000多头的黑猪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扩大合作社规模,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编辑:胡晓光 通讯员:董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