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们这支老年腰鼓队平均年龄58岁,别看我们年龄大,表演也不专业,但能为老百姓带来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欢乐百姓大舞台’让我们圆了这个梦。”李寨镇项营村村民吴二成说。
近年来,项城市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公益性、群众性文化惠民工程“欢乐百姓大舞台”。该活动开展以来,沙河边、广场上、公园里,跳舞的人多了、练歌的人多了、唱戏的人也多了,“欢乐百姓大舞台”已成为市民的“快乐大本营”。
为百姓搭一个“大舞台”
为使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能享受到“欢乐百姓大舞台”的快乐,项城市把舞台交给普通百姓,灵活变换阵地,采取在剧场(会堂)、广场、公园、社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等多个阵地进行演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方面,项城市利用当地二月二传统庙会、国家法定宣传日等节假日举行宣传展演活动。在送文化下乡活动中,针对老年公寓、弱势群体积极开展义演活动,并对乡镇文艺骨干和民间文艺团体进行辅导和培训,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从高雅、现代化的剧场到农村的田间地头,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四五岁的儿童,从人员密集的公园到只有几十人的农村文化大院,既让广大市民感受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让广大农民了解了多种多样的现代艺术形式,形成了城乡互动、区域联动、上下齐动的局面。
给百姓递一张“选菜单”
在开展公益性演出的过程中,项城市打破一般文艺演出的模式,在演出开始前给观众发一张节目“菜单”,观众可以从中选择喜欢的内容,也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节目,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
经过多年打磨,项城市“欢乐百姓大舞台”保留了一批金牌节目,如,举办30多年的“元宵灯谜”和“项城市民间文化文艺大赛”等。其中,“项城市民间文化文艺大赛”每年都要从全市各乡镇、办事处民间团体选拔优秀团队参加,从预赛、初赛到决赛,历时7个多月,决赛在市中心广场、人民公园进行演出。同时,一批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如官会响锣、回民秧歌、舞狮、舞龙、肘阁、撅杆子轿、回族狮子大战鼓等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此外,还有一些群众自荐的节目,如小品《小梅赶会》、《李豁子离婚》,器乐演奏《唢呐》、《葫芦丝独奏》,非遗项目《高跷竹马舞》、《大鼓书》等。这些节目均来自民间,因而深受群众欢迎。
据统计,项城民间文艺团体已由原来的4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个,共举办了5届少儿书画大赛和少儿舞蹈大赛,举办的“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国知名媒体前来采风。
替百姓印一张“新名片”
在运行“欢乐百姓大舞台”的过程中,项城市积极争取政府专项经费的扶持,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逐步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做到“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活动”,使“欢乐百姓大舞台”成为“主题化、系列化、多样化、生活化”的、全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多方积极参与的品牌性系列文化活动。在公益性文化活动开闭幕式中,该市四大班子领导积极参与,并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其顺利开展。当地企业也给予了热心支持,如,汝阳刘笔业公司、亿嘉集团等多次提供资金支持。
针对各级各类活动,该市还对参赛团队采取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如为他们发放演出道具,几年来,共为全市200多个文艺团队发放了近百万元的演出设备。该市还对涌现出的优秀文艺人才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文艺人才库,收录拔尖人才100多人。正是通过“政府倡导、社会支持、百姓参与、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该市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从广场、社区逐步向全市延伸,让“欢乐百姓大舞台”更加亲民,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目前,该市的“欢乐百姓大舞台”已成为“文化的盛事、农民的节日”,广大干部群众从“我要看节目”变成了“我要演节目”,推出了一批原创节目,锻炼了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储存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全市已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60余场,群众自娱自乐文艺演出及各类比赛近500场(次),受益群众100多万人次,充分展现了项城的活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编辑:胡晓光 通讯员:张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