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12MW生物质能气化发电示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信息第二次公告
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依托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河南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12MW生物质能气化发电示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即将完成。为了让公众更多地了解项目地建设情况及其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便于公众对本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家环保总局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对河南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12MW生物质能气化发电示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有关信息进行第二次公告,希望大家在了解有关情况后通过电话、信件或电子邮件的形式把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我们,谢谢!
一、建设项目简介
1、项目建设的意义
本项目12MW生物质能发电示范项目配置20MWt气化炉两套,年利用小时数按6720h计,每年秸秆耗量为9.7万吨。项城市生物质秸秆年产量约455800吨,各种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非常低,其中稻草、棉秆和麦秆的田间焚烧浪费分别为其总量的78%、67%和93%;其它秸秆有约70%田间焚烧浪费,焚烧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经过折扣核算,每年农民利用后剩余的秸秆量约为32万吨,设计考虑2/3的秸秆即20万吨可供收集,可供生物质能气化发电示范工程作燃料。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质能发电可以推动秸秆发电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秸秆按平均120元/吨计算,每年可以为当地农民可增加收入1164万元。建成后每年发电0.7亿度,有利于满足当地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提供安全方便的分布式电力,缓解能源紧缺,改善生态环境,使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主要设备
本项目配置17台600kW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2台备用),2台20MWt级CFB循环流化床气化炉,1台3000kW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和1台20t/h余热锅炉。
3、厂址
本项目厂址位于项城市市区东南工业集聚区内,北临漯阜铁路,西至自然沟,东至城东路,南北长420米,东西宽210米,用地面积约130亩。
4、农作物秸秆的处理
项城市生物质秸秆储运公司在乡、镇设立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视秸秆量合理分布,全市共设20个颗粒燃料加工厂,每年拟定二次收集加工储存,加上厂内自建的仓库,可满足发电厂全年所需秸秆量。
5、水源
项目最大补水量为
6、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
项 目
|
单位
|
数值
|
1
|
燃气内燃机组发电容量
|
kW
|
17×600
|
2
|
蒸汽轮机组发电容量
|
kW
|
1×3000
|
3
|
全厂小时发电量
|
MWh
|
12
|
4
|
全厂年发电量
|
MWh
|
80640(按6720h计算)
|
5
|
厂用电率
|
%
|
10
|
6
|
全厂年供电量
|
MWh
|
72576(按6720h计算)
|
7
|
生物质平均发热量(干料)
|
kJ/kg
|
15000
|
8
|
每度电生物质耗量
|
kg/kWh
|
1.2
|
9
|
年生物质耗量(干料)
|
万吨/年
|
9.7
|
10
|
项目静态投资
|
万元
|
8048
|
11
|
项目环保投资
|
万元
|
402
|
12
|
劳动定员
|
人
|
70
|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1、环境空气影响
本项目投产后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内燃机燃烧尾气、燃料破碎系统、灰渣贮运系统、秸秆燃料运输系统。
项目设计安装17台600kW燃气内燃机发电机,内燃机烟气余热经余热锅炉利用后通过高烟囱排放,内燃机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排放浓度为12.5mg/Nm3,能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71-2001)中二类区Ⅱ时段200mg/Nm3的排放要求,对环境空气影响小。
秸秆的粉碎系统布置于密闭厂房内,扬尘对外界影响小。
灰渣贮运系统采用密闭系统,设布袋除尘器收集灰渣贮罐粉尘,灰渣打包外运,采用以上措施后灰渣贮运系统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秸秆原料运输线路中,对G106国道影响较大,电厂将购置载重量为15吨的运输专用车6辆,每车每天运输次数按4次计,增加车流量24辆/天。运输中产生的扬尘、尾气和噪音很小。
2、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污废水产生环节主要为燃气净化废水、生活污水、冷却塔排污等。燃气净化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冷却塔排污水纳入燃气净化处理系统综合利用。正常情况下外排水量很少,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3、声环境影响
厂内噪音来源主要有粉碎机、引风机、送风机、汽轮机、发电机及励磁机、空压机、机力通风塔、内燃机等。处理前噪音值为85~98dB(A),如果不采取降噪设施,粉碎机、内燃机的运行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大。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
本项目生产运行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气化炉灰渣和燃气净化及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污泥。
气化炉灰渣主要成分为钾元素和白碳黑,可以直接返田或为钢铁厂所用。
燃气净化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包括水面飘浮的含焦油污泥和沉淀池污泥。
采用以上措施固体废弃物可以得到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理,不会污染空气、水、土壤和作物等。
5、生态影响
本项目非污染生态影响主要为建设用地及土方工程。本项目电厂建设占地130亩,所占用地为工业集聚区一般建设用地,厂地在平整过程中无需取土及弃土。土方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植被的破坏及加剧水土流失。
三、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生物质气化发电厂烟气的主要成分为CO2、H2O、N2等,而SO2、NOx等含量极少。 燃气送到内燃机前经旋风分离器、射流洗涤剂和洗涤塔、高效静电捕焦装置净化处理,净化过程的除尘效率在99%以上,内燃机燃气烟尘浓度为12.5mg/Nm3,能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71-2001)中二类区Ⅱ时段200mg/Nm3的排放要求。
2、水污染防治措施
燃气净化废水、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循环利用,冷却塔排污水纳入燃气净化水处理系统综合利用。过滤器排水、酸碱再生废水直接排入废水池,中和后达标排放。正常情况下外排水量很少,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3、噪音防治措施
在设计、建设时,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对噪声进行控制。对控制室内设声闸及吸音墙体、吊顶等。对主厂房等噪声源所在地进行墙体加厚和孔洞密封。厂区平面布置将高噪声厂房尽可能远离厂界、噪声敏感点。在引风机进风口、送风机、空气机出口安装消音器;发电机及励磁机,空压机采取基础减振措施,汽轮机隔热罩内衬吸声板,高噪声设备如粉碎机、内燃机均布置在厂房内,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本项目的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的要求。
4、固体废弃物处理
灰渣中含有元素钾和白碳黑,合理的综合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可以用于钢厂,铸造厂,也可直接返田。或制成块煤和煤球,也可以制成耐火保温砖,还可作为水泥及白碳黑原料。制成白炭黑经济效益好,但初期投资很大。本工程以直接返田为主。
净化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高效静电捕焦装置捕集的焦油拟外运处置或综合利用。沉淀池污泥可作为气化炉燃料回用或返田。
5、生态保护措施
本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考虑了如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用地为永久占地外减少临时占地;
(2)缩短土石方工期,减免雨季施工,较少建设期水土流失量;
(3)加强绿化,项目投产时,本厂工业厂地的绿化工作基本完成,绿化系数可达20%。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本项目排放的烟尘能满足可满足国家《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71-2001)中二类区Ⅱ时段200mg/Nm3的排放要求,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2、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采用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后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对水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
3、噪声在采取有效的消音、隔音和绿化等方面的措施后,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的要求。本厂场界噪声和本厂周围敏感点声环境均可达标。
4、本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妥善处理或加以综合利用,对环境影响小。
综上所述,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具有无公害、可再生,污染小等优点,其发电后的硫化物和灰尘等远小于使用煤炭的火力发电厂。本工程是一项国家支持的、符合国际能源利用发展趋势的环保、能源综合利用工程。
因此,从环保角度而言,该项目建设可行。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事项
1、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主要针对可能受本项目影响的村庄居民及与本河流、地下水、地表水等保护目标相关的国家机关(市人大、政协、共青团、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局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员,也欢迎其他关心本项目建设的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的认同程度,包括本项目可能带来有利和不利影响及总体评价。
(2)征求公众对本生物质发电项目应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形式
主要是委托政府部门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另外,可以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多种方式发表对本项目的看法,建议发表意见时最好能够提供自己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更好地反馈意见。
1、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联系方式
项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人:韩东君
联系电话:4321246
电子邮件:xcsjw@yahoo.com.cn
通讯地址:项城市人民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承建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生物质能事业部
联系人:朱金陵
联系电话:0371-65726310
电子邮件:ggx56@163.com
通讯地址:郑州市花园路29号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450008
3、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
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李佩
联系电话:0371-66366430
电子邮件:lipei0128@sohu.com
通讯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号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450004
七、公众提出意见起止时间
2008年8月13日~2008年8月25日
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2008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