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耕地十分有限的郊区如何带动农民走出增收滞缓期?千佛阁办事处的做法是:在引导农村剩余劳力转向二三产业的同时,建好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目前,不到2万人的千佛阁办事处存栏生猪9万多头,牛1260头,禽5万羽,现有省级绿色无公害养殖基地3个,供港生猪基地1个,万头猪场2个,百头以上养猪场186个,10头以上的专业户1400多户,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780元。
正确引导重实际。近年来,该办事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把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作为农业增效的突破口,利用群众有生猪养殖经验的传统优势,千家万户上总量,规模养殖创效益。我们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充分发挥专业村、专业户的示范作用,组织群众到本办事处的豫东养殖公司和陈营村参观学习,请养殖致富户介绍经验。办事处成立养殖公司,加大扶持力度,搞好科学引导,走公司加农户、规模带大户的路子,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养殖场年增率达18%。在办事处的支持下,千佛阁行政村支部书记周从山组织群众成立了“顺华养殖合作社”,风险自己担,利益给群众,如雨后春笋,该村养殖业一下子壮大起来。
搞好服务解难题。为发展养殖业,该办事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养殖户建舍用地优先解决,用电问题优先照顾,为农户到信用社办理养殖贷款,免费发放各种养殖技术资料,为养殖业生产经营建设保驾护航……。为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养殖公司与市畜牧防疫大队人员分片包场,坚持服务对象化,系列化,每人每月为养殖户服务不少于3次,解决问题有记录,有养殖户的签字,并按照猪的生长环节,把应该注意的问题印成材料分发到养殖户手中。对普遍性的疫情,办事处统一时间进行防疫,做到了疫情防早,防好,政府出力,农民欢喜。为培育稳固的销售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全面提高养殖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程度,4个专业协会,50多名农民经纪人积极拓宽外销渠道,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建起了生猪销售网络。同时,该办事处还克服种种困难油化乡村道路18公里,对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保证了生猪和农副产品等生产资料的运输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科学出效益。以豫东养殖公司为例,冬季暖气,夏季送风、自来水供水、母猪产床、充分利用空间楼层饲养,综合开发、管理水平现代化的养殖模式正在全办事处逐步展开。在此基础上,该办事处大力实施“沼气工程”,进行“一池三改”,养殖户利用沼气率达到95%,“猪――沼――菜”等生产模式已经形成。目前,两个大型养猪场实施的沼气发电项目,正在进行之中,又将大大提高养殖业的比较效益。另外,生猪品种的更新和饲料的调配更是养殖户关心的重点,这些全都由办事处养殖公司把关,由农户定选,就这样降低了养殖成本,该办事处农民养猪的效益一般都高出其他地方普通饲养户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