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官会昌福学校校长马刚今晚做客河南卫视《中国感动》
来源: 东方今报(郑州) 时间: 2013-07-09 18:01:5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东方今报记者 王会杰 赵珈)“也不能光靠爱心人士的资助,我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技术,但我有力气。”为了给学校添置学习用具、给老师们发工资,马刚由校长变为打工者,在建筑工地从小工做起,运水泥、搬砖头,多苦多累的活都干过。
      曾经,他是一名少林武僧,在香港表演武术、当老师。现在,他是一名慈善学校的校长,照顾学生们的饮食起居,教孩子们武术。为了筹集办学所需的资金,他甚至到工地上打零工。11年间,他资助了400多名儿童,然而这个铁打的汉子,有着最柔软的内心。是什么让他在节目现场声泪俱下?今晚河南卫视《中国感动》,赵忠祥、李琳将带您走进马刚的内心世界。
      【什么让他放弃梦想?】
      和很多男子汉一样,一部电影《少林寺》勾起了马刚的武术梦,那时,他才8岁。
      1985年,马刚终于成为少林寺的一名俗家弟子,开始学习武术。后来,因为功夫出众,他跟随少林寺的武僧团到香港演出。表演节目、当武术老师,甚至是拍电影,马刚在香港成为当红少林武僧。
      2002年,马刚离开武僧团后在香港的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个高薪工作,为了照顾母亲,他请假回到了周口项城的老家,没想到这次回家,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他发现家乡的孩子有的到了9岁还没有上学,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没人照顾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为此,他辞掉了在香港的工作,用多年来表演武术赚的钱和爱心人士的捐款,为留守儿童开办了一个慈善学校。
      曾经的同事们对他的举动十分不解,直到他们来到了位于项城市的香港昌福学校,见到了那里的孩子们。在项城市香港昌福学校中读书的孩子们大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不仅在学校里学习,连吃住也在学校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是孤儿,更被免去了学费和生活费。虽然不再站在舞台上表演,但是一有空,马刚都会拉开架势,教孩子们几招,在学校里,武术也是一门课程。
      【什么让他辛苦打工?】
      在《中国感动》现场,马刚展示了他的少林拳法。打完拳的马刚,就像变了个人,话也多了起来。可是一手老茧、满脸沧桑,这个30多岁的青年有着和年龄不符的成熟外表。
      随武僧团出访香港的经历让马刚结识了一些爱心商人,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扶下,他的学校总算是建起来了。而为了多帮孩子解决费用问题,帮助困难的家庭减轻负担,马刚用光了自己的积蓄。
      “也不能光靠爱心人士的资助,我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技术,但我有力气。”为了给学校添置学习用具、给老师们发工资,马刚由校长变为打工者,在建筑工地从小工做起,运水泥、搬砖头,多苦多累的活都干过。
      “孩子没钱上学,学校把学费给我们免了;没钱吃饭,让我们免费吃饭;孩子没衣服,又给我们免费发衣服。”一个家长这样描述孩子在马刚的学校中获得的照顾。感慨于孩子们和自己相似的经历,马刚宁愿干最苦最累的活,也要多收几个困难孩子到学校。学校成立11年间,累计资助孩子的善款达100多万元,现在,学校里还有54名学费、生活费全免的学生。开办学校时的种种困难可以忽略不计,但马刚在《中国感动》现场道出了他内心过不去的一个坎。说起没能听到母亲最后的声音,这个在舞台上充满力量、在现实中绝不低头的钢铁汉子,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被触动了,一时之间无法止住眼泪……(摘编:张永中)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