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项城教育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市”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创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工作为主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和谐发展,全市教育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局面。
一、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
启动“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通过“落实一个制度、启动三项计划、实施五大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校际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一个制度”即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制度,将分配生的比例提高到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70%,引导生源均衡配置。启动“三项计划”即:百名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计划、百所学校结对帮扶计划、百节好课展示计划,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管理及教学水平差距。实施“五大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B、C、D级危房18.8万平方米,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信息采集和三年规划,我市有31所农村初中被纳入全国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规划。实施教育园区组装工程,制定园区规划,项城一高北校区建设资金已落实,征地即将完成。实施城区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投入资金1735万元,建筑面积17220平方米。市第四初级中学和第二实验小学改造工程现已竣工,其它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创建标准化学校246所。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仪器充实工程,全市中小学累计投入830万元,充实物理、化学、生物仪器设备,购置了图书和体育器材,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二、“品牌战略”彰显成效,普通高中发展跃上新台阶。
结合我市“十一五”末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教育局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引导普通高中坚定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实施普通高中品牌经营战略,努力打造普通高中名校。市一高、二高、三高、正泰高中以骄人的教育教学成绩叫响河南,在全国也有一定知名度。推动高中学校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各学校既有公平竞争又有良性合作,形成共赢局面。高度重视“人才强校”工程,接收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到高中任教。加强学校管理,培育学校特色。项城一高科研实行的“四到位、四进入、四结合”,项城二高的“精细化管理”,项城三高的“分层施教”都有各自特色。加强教研和教改,科学指导高考备考,高招成绩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我市参加高考考生10495人,总上线人数7114人,上线率68%,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1000人大关。项城二高考生常龙杰摘取周口市文科状元桂冠,16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两名考生被海军飞行学院录取。
三、职业教育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
强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落实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的积极性,新批民办职业学校4所,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招生环境。采取一年两次或多次、免试注册入学、实行招生周通报制度等招生措施,通过加大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和调控,顺利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347人的目标。各校共投资13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建设,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制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门路,全年中职学历毕业生2620人,总体就业率98%。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评选推荐21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果评选推荐工作和省职教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课件评选活动,有15篇教师论文被CN级刊物采用,4人获省级优秀成果奖,3人被评为省优质课教师,1人获国家级优秀辅导奖。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在全省学生技能竞赛中,我市2名学生获河南省工艺美术专业一等奖,2人获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三等奖,1人获电脑广告设计一等奖,9人获其它专业三等奖。各项职业技术培训进展顺利,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9000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再培训2000人次。
四、“教学质量创优年”活动扎实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开展“教学质量创优年”活动,推进教学常规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评价和检测体系,引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名师论坛、优质课展示等教研活动。今年有1名教师在全国中青年教师作文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14名教师在省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突出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全市创建省、市级文明学校各1所,15人被评为省、市文明教师,200多名学生被评为文明学生。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1人获得高中化学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有3人获得高中数学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16人获三等奖,2人在省第四届“英语周报杯”中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展评获一等奖,10人在省中小学文化小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市实验小学在省第四届“天仁杯”小学英语课本剧展评中获一等奖。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的中小学生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开足开齐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积极开展体育竞赛和音乐、美术展演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我市代表队获河南省“晨光杯”体育运动会一等奖。
五、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紧紧围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两个重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积极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机制。制定《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人均月收入增加450元;实行科学的绩效考核,打破“大锅饭”,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出台《项城市教职工管理办法》,集中核查了全市教职工编制。探索实行中小学校长公推公选制,按照选聘工作程序公开选拔了市五中校长、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和部分乡镇中小学校长。全面推行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异村任职任教制度和吃住在校五天工作制,农村学校教职工交流面达90%。学、研、训结合,培训教师4000多人,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比率分别为60%、35%、3.5%。
六、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学校大局安全稳定。
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紧紧围绕“安全、文明、卫生新校园”创建活动,不断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认真落实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单位值班保卫制度、领导带班制度、重大活动审批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坚持安全教育进课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制订了《项城市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安全演练,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食品卫生、防火防盗、校舍、校车安全工作的四项督查和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20人次,信访37人次,信访结案率100%。认真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了国庆期间未发生来自我市教育系统的干扰,有力维护了全市教育系统的稳定。市教育局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七、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完善,公平教育平台初步建立。
一是认真实施农村学校“两免一补”。2009年,全市共落实公用经费资金10461万元,为2157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共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资金1822.2万元,为185496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按小学每生每天2元和初中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全年共落实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510.9万元,资助学生13446人。二是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科书费。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资金720.3万元,受益学生30196人。三是加大高中阶段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按每人每年1500元,为职业教育学校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604.7万元,资助学生37310人次。向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5万元,资助学生150人。四是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实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区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保证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有学可上。
八、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
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我市考风考纪已经实现了根本性好转,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招、中考顺利完成。认真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和分配生政策,普通高中招生任务圆满完成,今年共招生915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5%。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划片招生,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级学生人数,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建立健全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教育内部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学校、示范乡镇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全年共查处教师变相推销教辅资料案件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9人。加大对脱岗教师的处罚力度,80名脱岗教师受到了党政纪处分。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的管理监督,抓好节日期间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做好了专项清理、治理工作。实行政务、校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教育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上升。(赵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