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猛 通讯员 种耿杰) 项城市紧紧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以调整优化城市卫生资源为主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服务方式,强化队伍建设,在社区卫生发展上有政策、有措施、有步骤,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社会的高度赞扬、上级的充分肯定。7月8日,全省县级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在该市召开,总结推广项城经验。
坚持“六项原则”,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新机制。项城市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当成解决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关键步骤来抓。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坚持以下六项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卫生主管、部门支持、社会参与;二是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整合现有卫生资源;三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四是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五是坚持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方便群众;六是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行健康促进。通过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合当地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一是确定了“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二是树立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推行“三全、一上门、一跟踪”的服务方式;三是实施了“一户一医、两档一卡”的工作方法和“健康调查、社区诊断、反馈评价”的工作程序;四是健全了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以责任制为保障,以预防保健为中心的运行模式;五是基本形成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社区以居民为中心,家庭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服务格局;六是完善了以居民知晓率、满意率为主要指标的社区卫生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保障机制,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良好环境。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卫生、财政等13个部门6个办事处负责人任成员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加快卫生体制创新及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统一组织实施。根据服务半径和人口密度,科学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十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落实配套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落实了事业编制,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市政府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每年4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让广大居民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了由政府主办、以中心为主、“中心带站一体化”管理、基本覆盖全市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东方、花园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基础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快速发展。加强网络建设。该市投资60万元,引进使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软件管理系统,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创新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推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完善服务设施,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示范中心(站)的标准实施新、改、扩建,并按照专业分工和人性化、便民服务的要求,更新和完善内部设施。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康复训练场所1200平方米,投资130万元配备了必要的器材和康复理疗设施,均设立了健康教育室,配备了电视、VCD等宣传器材和向居民免费发放的宣传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了环境整洁温馨、功能分区合理、设施药品齐全、资料管理规范的标准。加强人才培养。把以全科医学为重点的专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认真组织社区医护人员参加省、市全科医学培训和各类专题培训班,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职称晋升、执业注册、年度考核挂钩,保证社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规定的学分,使人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现转岗培训人数已达147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知识培训率达100%,为提高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转变服务方式,完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重点在社区、关键在服务”为宗旨,以“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重病当亲人,康复当助手”为理念,实行了“三全、一上门、一跟踪”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即:连续性、贯通式、全方位的综合服务,24小时值守、随叫随到的全日服务,从产前保健直到临终关怀的生命全过程服务;改变“坐门等病人”的旧传统,开展“卫生进社区、健康进家庭”的上门服务;注重内涵建设,改善服务设施条件,加强人员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对居民提供动态的连续性跟踪服务,这一服务形式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和赞扬。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完善的卫生服务,在全市各中心和服务站全部实行微机管理,共添置笔记本电脑30台、台式电脑46台。在对辖区内居民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做到每位居民有健康手册、重点人群有保健卡,实行文字档案留存、电子档案动态管理的“两档一卡”模式。社区医生还与社区居民签订家庭保健合约,坚持定期巡诊、上门服务,与居民互动回访,对责任区居民每年至少体检1次,成为辖区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市区居民逐步实现了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坚持惠民利民,打造社区卫生“平价惠民”特色, 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 保证了药品质量,减轻了居民医药费用负担, 有力地推动了居民“小病在社区”就医模式的形成,缓解了城镇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完善考核机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补助考核制度,成立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组和专家组,根据考核程序,实行监督评价、专业评价、社区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考评评价模式,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然后按照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的质量拨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成绩突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奖励,将经费和服务质量挂钩,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实行分配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内部及其下设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对人员的奖励挂钩,全面推行绩效工资,使职工收入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项城公众网新闻中心编辑 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