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人民的好医生――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郝建榕
来源: 项城市人民政府公众网|http://www.xiangcheng.gov.cn 时间: 2014-04-09 08:46:35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本网讯 有一种关怀叫无私,有一种关爱叫伟大,有一种奉献叫平凡,这句话,被人民的好医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郝建榕演绎得完美无瑕。
      1981年,郝建榕从郑郭医院调到市妇幼保健站并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儿科。她说,她愿为儿科事业、为儿童健康奉献一生。
      1995年,郝建榕丈夫去世,当时女儿13岁,儿子4岁。痛苦,使她拼命地工作;困难,使她更加坚强。她说,我更得好好地活着,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
      2012年,郝建榕退休,但她退而不休。她说,我离开了医院,啥也干不成。
      至此,她已经干了36年,诊治病人达上百万人次。
      36年,郝建榕用对学术的无比执着,唱响了一曲白衣天使的赞歌;36年,郝建榕用对党的无限忠诚,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36年,郝建榕用对患者的无私奉献,生动地践行了群众路线,在群众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有了这样的好医生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

      1956年,郝建榕出生于项城一农民家庭,1978年卫校毕业,1981年来项城市妇幼保健院工作。
      每天凌晨三四点,无论刮风下雨,市妇幼保院挂号室前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这支队伍成为医院最美的风景线。
      他们挂的都是郝建榕的诊号。郝医生医术高、医德好,找她看病放心,病人都这样认为。
      每天上午7:00,还不到上班时间,郝建榕就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儿科自古称作“哑科”,许多患儿由于无法表达而不能提供疾病的准确信息,更需要医生付出多倍的细心与责任。无论是第一个患儿,还是最后一个,她都一样认真仔细检查,不遗漏每一个细节。给患儿看舌苔、听心肺、问情况,有条不紊地给患儿们做检查。在嘘寒问暖间,让家长紧锁的眉头舒展。
      灿烂的笑容,是郝建榕的标志性表情。无论怎样淘气的患儿,都会被她亲切的话语逗乐,配合诊疗。
      一个医生每天会面对很多患者,而一个患者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全部。所以在郝建榕眼里,患者不仅仅是病人的代名词,更是生命的全部含义。凭着扎实的医术,郝建榕为儿童建筑了一道生命的坚强防线。
      一次,一个反复发烧一个多月的孩子来看病,孩子的父母从包里拿出一沓检查单,有乡医院的、有县级医院的、地方医院的以及省级医院的等各种化验单。郝建榕一张一张的仔细看一遍,发现最近的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又查看了孩子的病况,除了体温偏高一些,没有发现其它阳性体征,考虑可能是药物热,就说不用输水,先吃点药调理一下。
      孩子父母一听就急了,非常生气:“孩子都烧了一个多月了,跑了好几家医院,输了二十多天的水还治不住,一停水就高烧。听说您看的好,俺专门来找您看病,谁知道您不给俺输水也不打针,光开几片药就打发俺走,俺烧坏了咋办,你咋这么不负责任”。经过郝医生耐心地解释,他们半信半疑的回去了。过了几天又来找郝医生时非常高兴,说孩子不烧了,已经上学去了。
      2011年初春的一个早晨,一位患儿家长从40公里以外的付集镇赶来给孩子看病,经过认真检查开出了处方,一划价,居然只有2元钱,他不禁犯了嘀咕:“为了给孩子看病,俺在大医院花了400多块钱都不见好,听说这郝医生手头高,没想到才给俺2元钱的药,这是不是看不起俺这乡下人?”一位同事听到了这位家长的话,笑着对他说:“看病不在钱花多少,如果病不见轻,你再来找我们。”两天过去了,这位家长果然又回来了,还带来了10多位邻居。原来,三天的药孩子只吃了两天,病就好了。消息传开后,三里五村的患儿家长都让这位家长带路来医院,让她给他们的孩子看病。
      有一名前来看病的患儿大便异常,由于孩子刚刚在厕所内解完大便,她立即跟随家长一起来到厕所,把孩子的大便进行收集,经过目测,郝建榕感觉到孩子的病情非常严重,需要及时治疗。由于当时的医院条件有限,郝建榕立刻建议家长带着样本去周口检查治疗。周口医院的医生告诉孩子母亲,亏着来得及时,否则,孩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经过治疗,孩子很快康复。孩子的母亲非常感激郝建榕,她感动地说:“多亏了郝医生啊,要不是她,我孩子的命也就没有了。有了这样的好医生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
      前不久,郝建榕在查房时发现一患儿一直发烧、咳嗽,她认为这应该不是一般的感冒发烧,于是她建议孩子的父母抓紧时间带孩子去上级医院检查。他们随即带孩子去了郑州,经医院诊断是甲流,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一周后孩子康复出院。孩子父母逢人便说,“是郝医生给了我们孩子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的恩情。”
      郝建榕对于医术精益求精,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看书,结合病例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认真搜集医学科技前沿的动态和信息,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她经常将在医疗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儿科诊疗技术剪下来,每年都能装订好几本。她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有学术价值的论文15篇,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脐血与肝病治疗》一文获得了周口市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
      郝建榕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注重培养人才,在她的带领下儿科救治水平、医疗水平全市领先。2011年4月,在她的救治下,一个不足一公斤的男婴儿在项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活,填补了我市救治极低体重儿的空白。

“离开了医院,我啥也干不成。”

      在项城,提起郝建榕,大家纷纷称赞,她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
      医者父母心。郝建榕视病人为亲人,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她把病人当亲人,把病人的安危作为自己的天职,对病人她做到了耐心细致,做到了无微不至,做到了关心倍至。
      因为病人多,她每天坚持上午7点钟上班,下午两点甚至更晚才能下班。匆匆吃过午饭,还要到病房查房。院里规定每天工作时间8个小时,她一般要干10个小时以上。接诊的患者辐射到商水、淮阳、平舆等周边6个县,最多时日接诊量达到250人以上。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她坚持每天上午不喝水,省得来回跑厕所,中午不吃饭,这样又可节约宝贵的一个半小时为患儿看病。
      夏天天热,每天她的裤子由于久坐而湿透,又因为每天要开很多处方,她的右手小指磨得没有了指甲,经常贴上创可贴。
      冬天天冷,听诊时,她总是要把听诊器在自己身上暖一暖,免得孩子因为听诊器太凉而感到不舒服;为方便查看舌苔,自己准备了一沓沓卫生纸……这些细节贯穿于郝医生诊治的全过程。
      妇幼保健院院长蒋丽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郝医生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三十多年来,她几乎没有自已的时间,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及节假日,无论上班还是下班、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病人需要她,她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休息第一时间出现在患儿身边。
      “要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要让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话,取决于医生的责任心。临床上,遇到门诊上的急危重病人,她都要先给他们看。首先判断危重程度,治不了的但暂时没有生命危险的要转院,告诉他们到什么地方治,极重病人估计转诊路上要出问题的先抢救,缓解后再转。需要检查的告诉其检查地点,先检查什么,后检查什么,怎样走,需住院马上打电话到病房让医生护士做好接诊准备。对一些检查报告有疑问的立即打电话去检查科室询问,必要时走出去看看病人的体液是什么形状。
     有一次遇到一个高烧惊厥的孩子,其母亲吓得腿都迈不开,她就抱起孩子一步两个台阶送到三楼病房急救,要让病人真真切切看到体会到你是在为他着想、为他着急。面对以性命相托的病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在妇产科工作时,她做了不少的手术,接生了好多新生儿。她那时年轻,有的是力气,好多产妇被她从产房抱到病房。
     去年,她在北京逛街买菜时,一位卖菜的老人认出了她,郝建榕感到很意外。老人说“郝医生,你忘了吗,我儿媳妇生产时,是你把她抱到病房的。”郝建榕会意地笑了,其实,她也想不起来到底是谁,毕竟她抱过的产妇太多了。
      在大街上、公交车上、火车上甚至在北京郊区的某个市场上都会有人认识她或叫住她,询问孩子的保健问题,给她讲起找自己看病的情景。在菜市场,许多卖菜的都往她菜篮放菜,但是,她都婉言谢绝。
      有一次,她在街上等公交车,一辆轿车倒车过来,开车的年轻人问她“郝医生,你去哪儿,我送你吧?”郝建榕说“不远,坐公交也很方便的,谢谢你!”。
      同事都说,和郝建榕一块逛街太麻烦,认识的她的人真多啊,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人家打招呼!
      每当这时,郝建榕都是充满着感动,她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却得到了患者的礼赞,得到这些,也值了”。
       “从郝医生身上,我们懂得,一个合格的医生,要把医德看得最重,要把病人摆得最高,这是对职业的忠诚,更是对生命的承诺!”妇产科医生王莉说。
      郝建榕在儿科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医技高超,好多医院要高薪聘请她,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市区有一个名气很大的诊所,老板告诉她“郝医生,你一个周能来我这儿一次就行,也不用你看病,我给你的工资是你在医院的几倍。”郝建榕谢绝了。她说:“我是需要钱,但是,我为了钱不能答应你,我的根在妇幼保健院,离开了医院,我啥也干不成。”
      在项城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的无数个日子里,郝建榕与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把自己一生中最美的时光献给了最钟爱的儿科病诊疗事业。每次谈到项城市妇幼保健院,郝建榕总会动情地说“我要一辈子感谢医院,感谢医院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事!”。

“医生就象一盏灯,想照亮别人就必须燃烧自己!”

      1995年8月,丈夫因公遭遇车祸去世。对郝建榕来说,她的天塌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郝建榕一时难以接受。但是,擦干眼泪后的她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她说,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必须好好地活着。
      埋葬后丈夫的第二天,郝建榕依然走进了自学考试的教室,顺利通过考试。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能挺过去。
     没有了丈夫,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郝建榕一个人的肩上,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
      当时,丈夫留给她的只有500元。面对生活的艰难,她从未向医院提出过任何要求。她把医院里洗生产包和手术包的活儿揽下来,每天也能挣到几块钱,当时洗一个生产包给五角工钱和洗一个手术包给一元工钱。靠着这,她慢慢挺了过来。
      她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很少有时间关心家庭,年迈多病的母亲两次重病都不知道。她对孩子照顾得极少,反而,女儿却照顾了她。
      一次,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到家里,懂事的女儿苗苗为她做好了午餐:用白开水煮的面条,没放盐。苗苗自己吃了一碗这样的面条,上学去了。桌上放着留言条:妈妈,饭在锅里,可能不对你的胃口,你将就着吃吧。
      她端起女儿做的面条,顷刻间,泪水顺着脸颊流落下来,落在了碗里,和着饭咽了下去。高兴、难过,内疚、委屈,心里打翻了五味瓶。
      儿子瑶瑶上幼儿园时,上学最早的是瑶瑶,走得最晚的也是瑶瑶。由于经常加班,她常常忘记接孩子。她就安排儿子放学时跟着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回家。每逢周末,她就把儿子带到医院,自己工作,让孩子自己玩耍。
      一次星期天,她带着儿子来到诊室。由于自己看病,无暇照看,任由儿子到处跑。下班后,发现在诊室玩耍的儿子不见了,她四处寻找,家里、街上都没有找到,心里一阵害怕。其他医生都来帮着她寻找,最后,发现儿子在一间病房的床头柜里睡着了。抱起熟睡的儿子,郝建榕泪流满面,放声大哭,无耐与痛楚宣泄出来。谁能理解此时她的心情?
     困难时,痛苦时,不知道多少次,她望着丈夫的遗照,眼泪不停地流,你为什么撇下我们不管?哭过后,第二天,郝建榕依然投入到工作中,让别人看不到自己的痛苦,只是自己一个人泪流。
说起孩子,郝建榕满心愧疚,认为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对不起孩子,儿子是吃方便面长大的,营养缺乏,形成了‘鸡胸’”。儿子说,现在看到电视上的方便面广告就想吐。
      前不久,家住北京的女儿苗苗生产,希望妈妈能多住些日子,帮忙照顾自己和出生的孩子。在北京的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郝建榕每天都会收到患者的信息或电话。每次给女儿说准备回来时,都张不开口,她知道自己亏欠女儿太多了。女儿看出了她的心思,就说,“妈,你还是赶紧回去吧,医院离不开你,患儿更是离不开你。”但是,当郝建榕下楼时,听到了女儿的哭声,她知道这次又亏欠了女儿。
      儿子瑶瑶问她什么是幸福,郝建榕说:“是看到病儿高兴的笑容”,儿子却说:“出门时不用带钥匙,回到家有人开门,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这种幸福,我和姐姐从未感受过。”对此,郝建榕感到非常惭愧,她没有给儿女幸福。
      但女儿和儿子都很争气,都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这也是她值得欣慰和自豪的地方。
对家庭,她照顾不到,对自己,她更是不能照顾。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她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当主治医生告戒她强制卧床休息时,她仍然没请过一天假、住过一次院。
      2010年夏天,郝建榕由于中暑而多次晕倒,为了能诊治更多的病人,她坚持不请假,并请求保守治疗,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她才同意做了手术,手术刚满三天,她又回到了医院上班。
      她坚持带病工作,不管工作有多苦有多累,但看到患儿康复后灿烂的笑容,她感到十分轻松和高兴。
      “为了病人,她可以忘了自己。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在医院见到郝主任,医院成了她的家。”这是同事王莉对郝建榕的评价。
       与郝建榕共事了20多年的副院长汪素梅用4个字概括她“不知疲倦。”一年365天,每一天儿科诊室都会“人满为患”,一整天她就像被“钉”在椅子上一样,几乎从来没有正点吃过午餐。同事们心疼地说,每次同事都会给她带饭。
      “郝主任,您身体不好,就多歇歇吧,都快60岁的人了,何苦这样拼命呢?”大家都劝她。
      “外面的家长都是冲着我来的,咱们辛苦点没关系,可不能让生病的孩子一直等啊。再说工作已经习惯了,要说累,是很累,但医生就象一盏灯,想照亮别人就必须燃烧自己!”郝建榕说。
     郝建榕凭着自己对于本职工作的高度热情、对患者的无限关爱以及对社会的真情感恩,使白衣天使的形象在项城大放异彩,成为名符其实的“项城的南丁格尔”。她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周口市“三八”红旗手、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省人大代表、周口市第二次党代会代表,2011年,被项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如今,郝建榕依旧在她的医生岗位上工作着,奉献着光和热。
      她的精神将照耀着项城大地。(编辑:张康 通讯员:田维林 凡景锋 田垒)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