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重点领域。我市在统筹抓好各领域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作为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战场,单位创先进,个人争优秀,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掀起了树立“三种形象”的热潮。
高度重视,全面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活动列为“一把手”工程,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上级和主管部门对其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其限期整改。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实际,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实施步骤,确定争创目标。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简报等舆论宣传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服务大厅、活动场所、电子滚动屏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并及时发掘、培育、总结和推广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三是深化分类指导。全市成立6个指导组,根据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工作职能和服务特点,及时提出不同要求,帮助设计贴合实际的特色载体,与各单位干部职工共创文明窗口,共树文明形象,争创群众满意的示范窗口。
创新载体,提升服务。一是转变作风,零距离服务。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干部下移工作重心,下基层,接地气,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辟为民服务最佳途径。窗口单位推行“一个窗口、一张卡、一个人、一枚章、一条龙”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便民服务活动,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印制“办事明白卡”、“收费明白卡”,减少办事环节,推行“特岗无假日”和周六、周日专人值班制度,方便群众办事。目前,全市已形成乡镇有“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单位有“便民服务平台”、党员干部有“便民服务联系卡”的立体网状服务体系。二是围绕便民利企,开展高效服务。拓展绿色通道服务内涵,将企业注册、基本建设项目办理过程中涉及的工商企业注册、代码证年检年审等关键项目,全部纳入绿色通道中,新注册企业登记由原来承诺的5个工作日简化为立等可取,当场办结。通过规范审批流程,窗口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三是抓主题实践活动,树立良好形象。在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全面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活动,“行业自评、领导点评、党员互评”也同步进行,全力推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并采取岗位职责集中公开、身份桌牌分别公开、电子显示屏滚动公开、网络平台广泛公开等形式开展公开承诺,全面推行标准化接待程序、人性化办事流程。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树立对人民负责、推动工作、清正廉洁“三种形象”活动;工商部门开展了“优质窗口”、“注册能手”、“监管能手”、“维权能手”等领域的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审计部门开展了“十星级”审计人员评比;住建部门开展了“树立九种意识,打造九型机关”、“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环保部门开展了“创环保优质窗口、做为民服务标兵、树行业文明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卫生部门开展为农民群众义诊活动,免费送药11000多元;文化广电部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0多场次,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四是排查矛盾,化解纠纷,创造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认真梳理、摸排本单位、本行业的信访积案和一批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主要领导带头主动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目前全市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落实班子领导包案186件。通过化积案、解矛盾,使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领导成员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处理、形象在一线树立,有效维护了部门和行业形象,推动了业务开展。
强化督导,注重实效。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把自查和他查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服务质量短信评价回复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不便民、不满意等问题。目前,全市共设征求意见箱1300多个,发放征求意见表21000多份,召开座谈会80多场次,短信评价回复8000多条。同时,加大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6个督导组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每月开展一次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评比,对服务质量差、群众意见大、社会反映强烈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给予媒体公开曝光,定期在项城市讯、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上公布,形成了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人人参与创先争优、人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
擦亮窗口,扮靓形象。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在群众中的满意度日渐提高。林业、工商、财政等9个窗口荣获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称号;民政婚姻登记窗口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近日又喜获“河南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编辑:解高磊 审核: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