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农村能源节约潜力巨大。比如许多农村居民用柴草做饭、取暖,农村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大力实施农村新能源建设,势在必行。
在农村推广新能源好处不少,其一,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其二,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其三,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其四,有利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莘 源 建 成
调查地点: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崔马庄村
发现:“过去俺下厨做饭烟熏火燎、真遭罪!如今建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灶,既干净卫生方便,又省煤省电省钱。”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崔马庄村村民王春芝一边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打开沼气灶做饭,一边讲述着沼气这一“绿色能源”带来的好处。
“建了沼气池后,生活变得方便多了。一壶水10分钟就烧开了,做饭、烧水、照明什么的都用沼气,既环保又节能!”王春芝说。在崔马庄,农户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沼气净化池处理,房前屋后清洁干净,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
项城市是2005年3月开始在农村大规模进行沼气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开展生态农村建设,打造节约型社会。项城市委书记李明方介绍说:“像王春芝这样的沼气农户在项城已发展到5万多户,近30万农民用上了沼气,普及率达到33%。”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项城的沼气建设就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沼气池发展到2.1万个,2006年累计已建成户用沼气池4.6万个,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一年翻了一番。项城市长邹洪说:“这意味着有30多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享受便利的生活。”
据项城市农村能源办主任梁成义介绍,农户建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投资1500元左右,利用废弃物产沼气,一年可为一个三到五口之家节约炊事、照明生活费用600元左右。另外,用沼液浸种、追肥可使瓜菜、粮食的产量提高30%,增效200元。用沼液养家畜可节约饲料,增效200元左右。“这样一口沼气池,就可直接或间接给农户节支增收至少1000元左右。”
目前在项城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成63座,沼气集中供气工程8处。沼气不仅使他们改了厨房、改了厕所,文明意识、卫生意识也大大提高,而且每年还节约煤、电等能源5000多万元,仅此一项每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
正是由于建沼气有许多的好处,项城有关部门也把大力普及农村沼气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抓手,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强力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为了把沼气这件利民的事情办好,项城市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物资帮助、质量把关等环节上加强服务,而且采取国家拿一点、财政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累计筹资7700万元用于沼气建设。全市5000名机关党员每人捐资500元帮扶一个沼气示范户,市乡两级财政还拿出280多万元投入沼气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项城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不仅实施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工程,还推广“器、沼、池”模式,把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与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还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场能源生态模式沼气工程的利用价值,用沼气发电。在项城市的孙店镇、南顿镇、高寺镇等政府机关建造了中型沼气池,安装了沼气发电机,既能发电照明,又提高了清洁能源利用率。
算账:据统计,项城市实施沼气节能以来,年产沼气3000多万立方米,节省标准煤1.25万吨,节省电力1000万千瓦时,节省化肥5000吨,节省农药100多万元,产生综合效益1亿多元。同时推动了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目前该市拥有规模养殖场1157个,养殖小区14个,各类牲畜饲养量达197.4万头,畜牧业产值达8.87亿元。
点评:“沼气生态产业链,节柴节煤又省电,环境清洁无污染,户户能搞真方便。”在项城农户中广泛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既是对沼气建设的赞扬,也反映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