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政办〔2019〕34号
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升全市行政服务中心
建设管理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厅文〔2018〕1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全省实体政务大厅建设管理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18〕75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实体政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提升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推进实体政务大厅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理顺运行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审批流程最优、时间最短、效率最高。实现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使行政服务中心成为阳光政务的平台、优质服务的样板、优化环境的抓手,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工作任务
(一)实现审批服务集中办理
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该内设机构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到位、审批授权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2019年年底前,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外,审批服务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应进必进”。实现“一窗通办”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整合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设立部门分类综合窗口,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不断优化调整窗口设置。2019年年底前,8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探索设立“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实现全程帮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推行全程帮办制。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全面推行审批服务过程和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现“多评合一”。逐步实现项目同一审批阶段全部审批事项的“多评合一”;积极推进“联合审验”,全面推动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探索开展“区域评估”,对一定区域内土地勘测、地质灾害、节能、文物保护、气候可行性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区域内项目全部共享使用评估成果,加快项目落地时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实现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实现“马上办”。提高即办件比例。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推动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探索对适宜的事项开展智能审批,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梳理“马上办”事项目录。
实现“网上办”。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和办理深度。加快推进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融合、信息同步,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标准一致、无缝衔接、合一通办、全程监察,确保全部办件信息和办理结果实时自动推送至市政务服务平台。
实现“就近办”。加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的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将审批服务延伸到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等,推动面向个人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进一步提高基层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时,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涉及多个窗口或部门的事项,推行“一表申请”,一并递交申请材料,联合并联审批,统一送达结果。梳理“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
(三)实现审批服务标准化
加强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同源发布。认真落实省“三级十同”改革工作,推进同一事项的名称、类型、依据、流程、时限、材料、表单、收费、编码等要素基本一致,同一工作部门的事项数量基本相近,做到横向可比对、纵向可衔接。
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按照河南省地方标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DB4UT1700.2—2018)标准和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办理流程图(表),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
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规范服务行为,制定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
全面清理申请材料中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模糊性表述和兜底条款,不能明确且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上一个审批服务环节已收取的申报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
(四)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
巩固“减证便民”成果,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政府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核查、网络核验、合同凭证等办理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对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等,严格实行清单管理。对保留的证明,要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清单之外,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不得索要证明。工作中确需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审核的,通过部门间函询方式解决。
(五)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
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消除条条、块块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以谁建设系统谁负责对接为原则,各级各部门建设的非涉密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接入政务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数据对接,减少在不同系统中重复录入,提高基层窗口工作效率。
完善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推动各级各部门数据实时向共享交换平台推送,构建动态更新、共享校核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按照统一受理、平台授权的原则,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共享授权机制。
完善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机制,制定发布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建成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一次采集、一库管理、动态更新、多方共享、即调即用。
推动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内的事项全面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开展市民个人网页和企业专属网页建设,提高网上办事精细化水平。以审批智能化、服务自主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把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建立网上审批服务监督系统,实现对网上审批服务情况的实时监控。
(六)加强实体政务大厅建设,实现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发展
市行政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完善实体政务大厅设施。行政服务中心应根据服务内容设置功能区域,包括引导区、等候区、窗口区、咨询服务区、投诉受理区、自助服务区、后台审批服务区等服务区域。完善配备各种服务设施设备。行政服务中心应配备排队叫号、自助终端、查询、高拍仪、复印机、电脑、等候椅、手机充电、饮水机等设备,各种服务设施齐全,维护良好,保持正常使用。免费提供上网、饮水、文印、查询、传真、停车等服务,可设置收费窗口、警务室、餐厅、调解室、卫生间等配套设施。
推进实体政务大厅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办理信息全部接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标准一致、信息实时同步、全程在线检查,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在政务大厅与部门之间来回跑腿的问题。
完善各项服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建立完善全程代办制、并联审批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预约服务制、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上门服务制、延时服务制、容缺审批制、申请人承诺制等各项服务制度,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建立制度落实考核和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机制,对事项信息要素发生变化的,要及时修改并对外公布。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素质。窗口单位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优良的业务骨干到窗口工作,至少在窗口工作两年以上,窗口工作人员的党团组织关系转到中心,参加行政服务中心的学习、管理、考核,单位不得随意抽调窗口工作人员。行政服务中心要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强化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把行政服务中心建成为锻炼、培养优秀后备干部的阵地。进驻窗口工作人员较多的单位要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分管。
强化群众监督评价,实体政务大厅应设置投诉受理处,统一受理行政投诉。完善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引入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第三方评估机制,围绕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窗口人员服务质量、网上审批服务水平、企业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开展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专项评估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设施一流、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群众满意的行政服务综合平台。市行政服务中心要加强对政务大厅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快完善实体政务大厅规范化建设相关制度及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充分发挥制度规范作用,不断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二)强化协调联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积极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作为联系基层和群众、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抓手。
(三)抓好督查落实。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责任落实,明确工作要求,做细做实各项工作,防止空喊口号、流于形式。市行政服务中心要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通过整合资源、畅通堵点、治理难点、优化流程、压缩时间等手段,提高效率,让群众满意,打造项城特色政务服务品牌。市行政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政务服务考核、评价体系。要以群众的评价结果为重点,结合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检查情况,强化对进驻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责、工作效率、落实奖惩措施。
2019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