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政办〔2016〕24号
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项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
防控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现将《项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规划(2015―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6月7日
项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规划(2015―2020年)
一、规划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过去长期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急性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以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并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吸烟、过量饮酒、环境污染、精神紧张、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等已成为我市居民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且有不断加重扩大的趋势。
二、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立足市情,突出重点,强化责任体系,逐步加大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以消除或减少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为根本措施,推行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为先导的人群防治策略,一、二、三级预防并重,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并减缓慢性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升趋势,减少慢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慢性病防控的支持性环境;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控工作网络;全面开展慢性病监测和风险评估,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
(二)主要任务和指标
1.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2016年,完成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建立市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机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
(2)到2017年,明确辖区慢性病防治目标、工作指标,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
(3)到2018年,建立健全覆盖辖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协调运作机制。
2.制定实施有利于慢性病防控的政策标准
(1)制定合理营养标准和指南,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平衡膳食的居民比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逐年下降。
(2)制定控制烟草的有关政策,严格执行公共场所控烟规定,积极创建各类无烟单位。到2018年,辖区成年男性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
(3)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到2018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4)把慢性病防治的基本预防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范畴,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基金对慢性病预防性医疗服务项目的投入问题。
(5)到2018年,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工间操健身制度覆盖率达50%,定期为职工提供健康体检制度覆盖率达60%。
3.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
到2018年,健全辖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人文环境的监测系统;完善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评价体系。
4.完善慢性病防控网络
(1)在全市范围内逐年建设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设立10个健康指标自助自测点,到2018年,健康自测点涵盖辖区所有重要公共场所、乡镇以及医疗服务场所,满足辖区居民对自我健康指标检测的需求。
(2)2017年,选择3所小学开展儿童口腔卫生防治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在校学生口腔卫生检查率达到100%,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开展龋齿充填和符合适应症儿童窝沟封闭工作;到2018年,覆盖辖区所有托幼机构和小学。
(3)2017年起,辖区中、小学校全面开展系统慢性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
5.实施慢性病防控优先项目
(1)确定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防治、控制烟草危害、居民合理营养等4个优先项目并制定实施方案。
(2)到2018年,常住人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3)到2018年,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达50%以上。
四、基本措施
(一)明确职责
市发改委:负责将慢性病防治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并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市财政局:根据我市财力,安排必要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经费。
市卫生局:作为全市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协调部门,负责制订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监督评价方法,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定期开展防治效果的评估;及时向市政府汇报本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市电视台:负责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配合卫生部门定期开展防治知识讲座。
市公安局:提供全市人口及死亡资料,协助疾控部门做好居民死因监测工作。
市教体局:负责制订辖区内的学生健康教育计划,督促各类教育机构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负责规划、动员、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
市住建局:负责公共卫生设施、公众健身休闲场所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市人社局:负责城镇慢性病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将相关防治费用纳入医保范畴。
市总工会:负责结合自身特点,做好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工作。
市妇联:负责结合自身特点,做好妇女群众性健身活动,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
市疾控中心: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慢性病及相关疾病防控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
(二)创造支持性环境
加大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制订公共场所、学校禁烟禁酒、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等行政管理措施,建立居民禁烟、健身等乡规民约。将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职能之中,并纳入考核内容,努力使之与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制度等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积极促进基层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加大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的力度,绿化、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放公众健身场所,免费为居民提供健身设施。
(三)健全慢性病监测系统
开展慢性病监测,健全信息系统。进一步建立健全人群死因登记报告、主要慢性病发病登记、行为危险因素和社会人文监测系统。随时了解居民慢性病发病和死亡动态,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适时调整干预措施。
(四)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干预措施
围绕“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运用社会市场学理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所有人群和特定人群为目标人群,针对不同人群对慢性病知识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了解程度,制定符合其需要和特点的健康教育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宣传工作。
(五)强化质量控制,进行综合评价
对慢性病防治的各个阶段切实加强质量控制,使我们能正确把握居民主要慢性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改变情况,及时了解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居民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满意度,了解慢性病防治的成本和效益以及各部门对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的执行情况等,提高各种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为评价和调整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附件:1.项城市创建河南省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2.项城市创建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协调联动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3.项城市创建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多部门协调联动联络员名单和联系方式
附件1:
项城市创建河南省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综合
防控示范区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一、成立项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多部门协调联动小组(以下简称协调联动小组),协调联动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创建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的协调、联络等工作。
二、协调联动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一名人员为联络员。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报送本单位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相关资料、数据、信息等;提出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成协调联动小组办公室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相关活动;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联络员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建议和措施。
三、协调联动小组实行月例会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协调联动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要准时参会,有特殊情况无法参会的,需报请协调联动小组组长同意,并由相关人员代替。
四、协调联动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交流,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沟通,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办法,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2:
项城市创建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协调联动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方 强
副组长:魏中华 杨箴玺
成 员:刘海良 张国旗 韩卫东 马忠平
龚全礼 于河川 孟 鑫 郭秀琳
郭心宏 韩秀娟 赵 平 杨和平
王润玺 王敬业 任国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计委,王敬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事务。
附件3:
项城市创建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多部门协调联动联络员名单和联系方式
单 位 姓 名 电 话
市发改委 崔永成 4321246
市教体局 时保华 4321551
市公安局 张亚飞 4230601
市人社局 董 威 4321864
市民政局 陈 涛 4321863
市文广新局 张高岭 4321058
市药监局 谢卫领 4312968
市工会 马克军 4321127
市妇联 郭 颖 4321768
市财政局 张亚非 4321562
市农业局 高志祥 4321953
市环保局 张 芳 4322442
市商务局 范理想 6033936
市卫生局 李旭东 42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