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
来源: 项城市人民政府 时间: 2022-06-23 15:38:1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各镇办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规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根据《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项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21-2025)》予以公布,请认真执行。


项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项城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5月12日



项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21-2025)

项目

内容

    

公共

文化设施及标准

公共文化设施及标准

设施建设

1、设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设立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发射台等广电设施设立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体育馆、全民健身综合馆等体育设施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文化站 (社区)设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设立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文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 (老年大学)、智慧化健身设施、非遗传承展示馆等场馆设施有条件的建立美术馆、科技馆、非遗传承展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立乡镇 (街道)、行政村 (社区)4级应急广播平台实现与省、国家应急广播平台衔接

3.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围绕“两高地、一家园”“三片区”建设规划,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乡村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村史馆、民俗馆等主题功能空间

建设标准

4.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定评估定级标准(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河南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标准》各县(市、区)按照《河南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基本标准》建设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逐步推进图书通借通还服务

广播电视播出传输机构和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建设达到对应级别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标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体系建设达到对应级别的部颁标准

体育设施依据《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和提供服务体育场馆和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用于提供体育及相关服务的面积比例不低于60%

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疫情防控等制度,配备安全检查的设备和人员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场馆服务

    及时制定公布、及时更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

6.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体育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文化场所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在醒目位置有服务公示公共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42小时(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36小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和区域内公共体育场地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5小时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全民阅读

7.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公共阅报栏 (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8.公共图书馆每年举办总分馆体系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少于6次各级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和各类阅读推广参加人次年增速不低于5%

群众文体活动

9.结合地实际,围绕周口“羲皇故都 老子故里”“杂技之乡”等文化品牌塑造培育2个以上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乡镇(街道)要有1个特色活动或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10.文化馆应提供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 (书法、摄影)、文学5类服务并配备专业人员文化馆组织文艺活动次数和服务人次年增速不低于5%博物馆定期举办临时展览、省内巡展和引进展览博物馆举办展览省市级不少于4次/年县级不少于2次/年

11.每年在体育场馆开展的公益性体育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举办的公益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4 次每四年举办一届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定期举办本行政区域的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12.乡镇(街道)每年自组织专题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村 (社区)自组织专题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电视广播

13.提供广播节目、突发事件应急广播和电视服务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15套电视节目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覆盖地区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25套电视节目

特殊群体服务

14.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设置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配置辅助设施设备有针对务工人员、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的特殊群体服务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

流动服务

15.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场次不低于本辖区内乡镇数每年开展戏曲培训不少于4期博物馆举办公益性公共教育下基层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16.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2次优秀影片每个行政村每个月放映1场公益电影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数字化服务

17.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文化豫约)为依托建成互联互通的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形成省、市、县、乡、村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纪念馆)、美术馆建有网站或数字服务平台每月更新不得少于10次各公共文化场馆设置免费无线网络并在醒目位置公示建立完善以信息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

公共文化制度保障

组织保障

18.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单位联席会议每年不少于1次

财政保障

19.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免费开放经费、基层业务经费、图书购置经费、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等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乡镇业务运行经费不少于2万/年村级业务运行经费不少于3000元/年根据各地实际对行政村(社区)文化协管员发放专项补贴

20.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

队伍建设

21.公共文化机构按照核定的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其中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乡镇(街道)文化站至少有1—2名专职工作人员规模较大的可适当增加1至2 名人员 (社区)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负责文化宣传工作每个行政村 (社区)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1支

22.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业务培训时间不少于90小时乡镇 (街道)、行政村 (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30小时

23.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和制度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有志愿者制度、志愿者服务队伍

公共文化反馈评估

评估评价

24.市级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公共文化考核机制,考核包括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第三方测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25.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和场馆应建立意见箱、网页、公众号、视频号、电话等多种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回应周期原则上不超过7个工作日

项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docx


责任编辑:xcs